返回四十二章:困境(1 / 2)求活在金朝末年首页

最终陈宪不得不放弃了报复行动,因为这类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多的他根本就报复不过来,而且这种密集的报复,几乎快要摧毁东海国的情报系统!

陈宪开始想办法在规模和效率去和敌人拉开距离。

但陈宪知道,水力机械其实并不能拉开和人力手工业的绝对差距,更何况,水力机械本身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东西,也很难保密。

陈宪不得不意识到,过去那种以技术碾压对手的时代已经快要过去了,他也许能在组织和技术保持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再也不会是以前那种碾压式,代差式的了。

这让陈宪陷入了焦虑当中,工业技术发展到目前这一步,再向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在武器,要想再进一步,就更加困难了,无论是后装枪还是后装炮,以陈宪目前的工艺手段,都还有遥远的路需要走。

陈宪也曾经尝试过制造米尼弹和线膛枪,试图用这种在前世的穿越中,被吹的神乎其神的技术改进,来增强步枪的射程和精度。

陈宪发现,线膛枪倒不难解决,他现有的技术加一点小技巧就能解决给枪管拉膛线的问题,米尼弹也不难制造,铅的精铸并不困难。

难就难在子弹和枪管的配合,要让前装枪使用米尼弹,双方的加工精度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不是装弹困难,挂铅严重,就是间隙太大,子弹的膨胀率难以卡在枪管和膛线。

特别是挂铅问题,让这种使用米尼弹的线膛枪,需要频繁和细致的清理,否则就有炸膛的危险。

要彻底解决挂铅问题,就必须更改子弹的合金成分,增加子弹的硬度和强度,而随着子弹硬度和强度则增加,米尼弹的膨胀率就必然减小,这又导致了米尼弹对枪管和自身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而以陈宪目前的工艺水准,他的工厂所制造的步枪枪管的精度能控制到毫米级别就已经算不错了,距离使用米尼弹十分之一毫米的精度要求,还差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一个数量级的公差,往往需要几代人去慢慢积累和克服。

……

当陈宪在京兆府的情报站辗转送来的情报显示,蒙古人似乎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十斤野战炮,而且已经开始装备的时候。

蒙古人在京兆府的那座有着数万来自陕西,西域,西夏的工匠的大型匠作营里,已经能够批量生产燧发枪的时候。

陈宪焦虑的甚至从梦中惊醒!

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一下子扼住了陈宪的喉咙!

他甚至想不管国内政治改革还未完成,就不顾一切的和蒙古人来一场生死决战。

但最终理智战胜了恐惧,因为陈宪相信,时间永远站在他的一边。

……

攻克了技术难关的蒙古人一边驱使各地百姓开采铜矿,一边四处收集铜料和铜钱,大肆铸造铜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