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三请三让始称皇(2 / 2)南宋挽歌首页

这一次不成,群臣却并不慌张,这是应有之意。

朝廷里潜规则不少,比如官员乞骸骨,一般来说都是因为政治斗争等原因自愿辞官,可即便如此,皇帝也总要挽回两三次,做做样子,留个面子。

再比如夺情,即便臣子想被夺情,可总要推拒几次才能应下,否则便是不孝。

赵昰的情况也类似如此,因此群臣却并不担心。

可如果经过这般多次沟通交流得出的结果,通常来说有两个意义:

首先,因为多次推拒,这其中就可以沟通,与那些有意见者沟通,如此一来定下来的结果没有后患。

再有,在皇位上,这是仅次于奉召登基的方式,按照历史,赵昰应该是群臣在福建推其上位,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可如今推拒几次就不同了,这就是天命所归,群臣所望。

夜晚,杨淑妃自然来劝,这事她很开心,可见儿子拒绝,却又真让她担心,怕群臣一生气,推举赵昺——虽然她把赵昺当亲儿子照顾,可那到底也不是亲儿子啊。

赵昰哭笑不得,自己这母亲当真一点点的政治素养也没有啊,群臣绕过自己推举赵昺?

他赵昰同意,天下人同意么?

放着九岁的益王不推举,非要推举五岁的赵昺,怎么的?朝里出了权臣?

这些自然无法跟杨淑妃细说,只能用朝堂上的借口,说什么不能贸然违背祖宗令法,天无二日什么的应付过去。

第二天,群臣请赵昰参加朝会,这一次,众人拿出官家被蒙元定位瀛国公的事情说事。

官家自动退位,按照礼法,赵昰确实是第一位继承人,这回赵昰无法推拒了。

赵昰认可了这条,不过又开始推拒,这一次的理由是自己年幼。

国难当头,岂可以幼龄之姿引领朝臣,不如举荐秀王一类成年亲王登基为帝。

赵昰说这话的时候,目光狠狠的盯着秀王,仿佛要把秀王每一个细微表情看在眼中。

秀王赵与檡瞬间成为众矢之的,幸亏秀王脑子不笨,政治素养更非杨淑妃可比,瞬间跪倒在地,抱头痛哭。

说什么自己德能无法与益王想比,更是名不正、言不顺,言益王早熟,正是天赐洪福之相,当为帝王。

他刚刚可是看到赵昰眼底那一抹异色,心想自己但凡漏出一点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估计肯定有人跳起来给自己一刀。

他这想法也不能说错,赵昰昨晚确实点拨了一些人,毕竟群臣要是顺势推舟,那他真是自找麻烦了。

“秀王怎可如此贬低自己,国难当头,正是你等宗亲效力国家之时,何以推诿。”赵昰步步紧逼。

许是福至心灵,或是早有预谋,秀王的回答大大出乎众人意料。

“出临安前,太皇太后亲自与我说,益王出生时浑身喷香,与太祖同,正是天有异象,圣君临世的征兆,我怎敢妄想。”

这话说出,群臣哗然。

这年代可没有无神论,天有异象是圣人征兆,由不得他们不认真。

于是,众人的目光望向杨淑妃。

“我当时晕厥,不曾……不曾注意。”杨淑妃据实回答。

群臣又望向秀王,秀王一口咬定。

热闹的大殿沉寂了一阵,随后,群臣跟着一口咬定,劝赵昰登基。

“这等事情是皇家隐私,秀王怎可拿出来说事。”赵昰再次发怒,挥动衣袖,大步离去。

秀王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心知这一关算是过去了。

如此,第二次劝说不成,不过这一天更多人在私下讨论赵昰的天生异象。

要知道,香孩儿那可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小名,赵昰有这等异象,众人不得不敬重、畏惧。

第三天,群臣再次请赵昰登基,赵昰这一次,却以才能不足拒绝。

这一次拔得头筹的,还是陈宜中,仿佛猜到赵昰想法一般,早有准备的陈宜中列数赵昰种种事迹。

统筹十万军民南下,用间打破范文虎,整合工部研发震天雷、板甲等,成立元帅府统合兵力等诸多事迹。

这可是实打实的事迹,也会随着赵昰登基通告天下,如此一来赵昰的才能就为世人所知。

有了这些事迹,赵昰的理由不成立,所以,他只能接受皇位,责令丞相陈宜中操办此事。

当一切尘埃落定,众人反过来看,才发现,赵昰三天里所做的一切。

第一天确定法理上的正确,第二天确定神赐上的正确,第三天确定才能上的正确。

通过三天拉扯,彻底确定了赵昰坚不可摧的皇位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