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7章 什么是仁(1 / 2)哎呀妈呀大牧主首页

云州有一种食物叫“盘糁”,先将谷物捣成细粉,浸水之后加入盐、椒、酱、角等调料,置于一个一搾余高的盘形容器里。夏天置于纱笼之中烘晒,形成一个坚硬的面盘。此物极易保存,早些年贫寒时,即便家里无米无面,只要夏天存几个盘糁,一家人也能捱过一冬。

食用的时候,用一块比较细的木板刮蹭面盘,只需一小把就能煮出一锅粥,谷米的黏、调料的香,热热腾腾、家人围坐,颇是让人知足。

就是从这盘糁上,云州有句谚语,“冬月不觉盘糁少,年头一过盘底找”,这盘糁天天刮天天吃,好像总还那么厚,等到个把月才发现已经薄了那么多。

棉花。

就是这么来的。

这里面有雪州小棉区的棉,有二倍收棉时花间集和童锦坊刮来的棉,有东华三郡的陈棉,还有青云医馆的库存之棉。前前后后,季牧花去两个多月的时间,在不倚仗秋棉的情况下产出可观的规模。

最重要的是,云花布一出,无论是尚在观望的菊松二郡还是晚一茬的东华三郡,大量的棉花开始向童锦坊倾斜。一炮打响万里红,陶聚源的形势真正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价格方面,陶聚源更是哑巴吃黄莲,棉花为什么涨价?棉布的定价有何依据?早在翻倍价格收棉的时候,他们就已向州府解释个明明白白。云花布要贵一些,但考虑到全新的成色绝非不能接受。

打价格赔不起,赔得起也卖不动,就是现在陶聚源的真实写照。。

要说补亏空,以陶大朱的实力,补云州贺商布商三年五载都无压力,但问题是,就算再有十年,陶聚源的布就能卖得好了?

不得不佩服一些老辣独到的眼光,那些深刻的见地只要听过便不会被轻易抹掉。十年前太学见习时的那座仓库里,老者的预言字字珠玑,陶聚源无法把控纺织的工艺,随着市场的进步与变化,总有一天它的棉布会失去竞争力。

而这正是最致命的地方。

一夜之间,天变了。

看看现在的云州布市,童锦坊骤起三百家店,如犁耧播种一般铺洒云州,每天都在消化大量的布匹。那云雪边界的织厂有了新棉如虎添翼,云盛通的商队如同瞎爹背着瞎儿子,忙上加忙。

销量永远是王道,一个现在走不动货未来也难有转机的陶聚源,正在从傲立近四十年的神坛不断跌落。

但似乎,这还只是开始!

就在云花布问世的同一天,西部世界大西原的肉馆一侧,发生了一场闹剧。正在九云城联络媒婆、了解各个大家大族的季连山夫妇做梦也想不到,从这一天起,兄弟之间就此彻底水火不容。

大西原停止了季泰升的毛皮供应,当初季连峰父子腆着脸皮要毛皮,此事一无官府画押二无私人订契,季连峰父子俨然是瞅准了季连山这块金字大盾。

季连山没地去找,季连岳不吃这套,在一车车真金白银面前,场面颇是不体面,季连峰红着眼、季连岳青着脸。字字句句都如发誓一般,无有任何情面,今天要是季泰升能拉走一根毛,季连岳就在甸北陵园守尽半生。季连峰则说了一大堆极具威胁的话,可惜他的这些话对季连山有奇效,季连岳充耳不闻。

季连峰离去时,腥红的目瞳、刀子般的话语,简直是把“等着瞧”演绎到了极致。懒人听书lanren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