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高大的谢家堡连小偷都进不来,哪有甚么宵小?
只有张彪的侄儿张子贺是个例外,谢懿看他尚且年少,没有沾染江湖恶习,尚可栽培。
此外,谢懿也想做个实验,看能否从张子贺所学的武功里,找到一些适合战场阵列作战的东西,加以融合。
于是,张子贺与其他青壮家丁一起,被谢懿选中,组成了谢家“义勇”。所谓义勇,亦称“乡勇”,是明朝地方上的民间补充力量。
与民壮不同的是,义勇虽然也是民兵,但不受衙门统辖,官府也不资给粮饷,而是由地方士绅、豪强筹备。
自正统末年,明朝全国推行民兵制后,民壮一度成为地方主要武装。但正如卫所制、保甲制一般,时日一长,民壮迅速堕落腐化。
明中期以后,民壮“或以之跟用役使,或以迎送勾摄”,“凭棍当包,曾无选练实用,徒为衙门市棍之蔽矣”。
不但于地方毫无用处,反倒成了扰民的一害!其军纪败坏比之官军尤甚!以致江南民谣曰“宁可倭子下顾,不愿官军救护。官兵犹来自可,土兵来苦杀我。”此处土兵即指“土团”民兵。
在这般境况之下,“士民议招乡勇,创立五营,遵谕旨团练,使守望相助”。
明末鄞县管江一带,不逞之徒趁机造反,秀才杜懋才深感忧虑,“……遂以兵法部勒族人,分队瞭望,击柝行夜……而沿海诸村无不仿而行之”。
崇祯年间,张献忠攻陷宝庆后,由新宁攻武冈,因被副总兵轻骑所慑,“还至新宁峨口,为乡团所厄”。
故而时人云“军快不如土兵,土兵不如乡勇”。可见,乡勇日渐接替民壮的作用,成为抵御地方大盗、弹压农民暴动的主力。
谢懿作为谢家庄的主人,不仅一分租子收不上来,还时时受到刁民聚众械斗之威胁。
官府既然不管,他便自筹义勇,弹压乡民,建立秩序,此事哪怕说到衙门里也是他有理。
于是,谢懿亲自从青壮家丁中挑选六十人,将谢家堡北面一个大院划作封闭式的军营,以供谢家义勇训练和生活。
谢懿还给这些青壮家丁起了个新名号,“家勇”。
这一日清晨,谢懿依旧像往常一般赖在床上,想要睡到太阳晒屁股。
“啪!”房门推开后,巧娘匆匆走了进来。
“官人?官人!”巧娘坐在床边,摇晃着昏昏沉沉的谢懿道“,官人不是说今日要亲自训练家勇吗?怎的还睡懒觉?”
谢懿一听,猛地清醒过来,一拍脑门儿道“,忘了!他娘的!当兵苦!当教习也不能快活了!”
巧娘吐了吐舌头道“,奴家看呐!是官人自讨苦吃!”
“此话怎讲?”谢懿问道。
“张师傅那般了得的功夫!官人不肯用他!却偏偏要自己来遭这份罪!”巧娘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