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丈这才坦白道“,庄中佃户最后一次交租,还是十年前的事了……”
谢懿闻言一怔,不可置信道“,赵大官人也肯罢休?”
“赵官人倒是告上了衙门,请求官府为他做主。可是官府对北亭乡亦是头疼不已,故而不愿管此事。”
谢懿愣了片刻,突然苦笑道“,好好好!我原只道这赵大官人,乃是个败家纨绔!因而只花了一千三百两便买下赵家庄,还自以为得计。不想吃了大亏!一分租子收不上来,还时时受刁民威胁,官府不闻不问。这破地,当真是个烂摊子!”
赵老丈默然不语。
过了一阵,谢懿平复了一下情绪,接着问道“,我方才见这些青壮械斗,进退有章、配合有度,不似等闲乡人聚众斗殴,倒似乡兵演练,这又是何故?”
赵老丈答道“,小官人目光如炬,本乡中的百姓,确实有操习阵列的传统……”
原来,此事亦与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有关。而若说到此事,便不得不提明朝的民兵制度。
国初,明军尚有战力,全国普遍推行卫所兵制,而民兵制一度沉寂。
但不论何种政权,在其强势时,对民间无孔不入。在其衰败时,却又力不从心,这时,在官方力量薄弱的地方上,民间替补力量便会兴起。
土木堡之变后,明军精锐尽失,明廷陷入危机,景泰皇帝下诏:各处起取招募民壮等项……就于该管官司统领,在于本处操练,暂自守御,以候有警,调赴京师策应……
至此掀起了全国推行民兵制度的序幕。
随着明朝统治日益衰落,官军不仅战力堪忧,军纪也败坏。地方安危得不到保障,于是,非正规的地方民兵逐渐兴起,直到明亡。
嘉靖年间,临海一线之地无不拣选民壮操练备倭,北亭乡亦如此。
然而,如今距沿海倭乱已过了几十年,官府已不再资给民壮粮饷,各地的民壮大多解散,只北亭乡的乡民依旧于农闲之时,自备武器,自发地聚集操演!
原来,北亭乡还有另一种力量在继续维持民壮——乡党。
万历十六年,松江府大水,涝灾致流民聚集,食不果腹,“吴中大饥”。
官府最怕的便是饥民聚集。每当此时,便会一边施粥,一边疏散灾民,通常是将灾民送到粮食充足的州县就食。
然而,粮食充足的州县往往都不愿接纳这些灾民。各地主官都不愿接这个烫手山芋,于是你推我赶,最终有一批乡民居然流落到了北亭乡来。
北亭乡虽然贫苦,但好在无人过问,没人驱赶他们。于是这些外乡人便定居下来。
这却惹恼了本地的乡人。随着各种摩擦矛盾的积累,最终爆发了本乡和外乡两大乡党之间常年的冲突!
这时的北亭乡乡民大多是参与过抗倭的民壮,甚至还与倭寇正面交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