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章(1 / 2)汉末三国时首页

一缕青烟从小县城的田野袅袅升起,刘谟骑行在马上,驻立田间,正在竹简上写写画画。

地方官走马上任,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便是巡查民情,核查田亩,考证水势,观察河渠,明察地理,取得第一首的农业数据,这才谈得上做官。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尤其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汉代,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那是一个大问题。

一个具体到治下的合格县令,必须是跋山涉水,亲临田地,巡查百姓,管理农耕,亲躬前往,不得马虎。县令固然是小官,但是身为地方父母官,要熟悉治下的人口数、县制、山川、水利、特产、官营工矿、建造关隘、祠庙,衣食住行样样都安置好,这绝不是一件小事。

田间地头,百姓耕作不断。望着绿油油的一片,刘谟下马问道:“大哥,今年收成怎么样?这一亩地估计能产几石粮食?”

那大哥面带笑容,道:“今年雨水足,估摸着能一亩能收两、三石不成问题。”

汉代一个小家大概有田百亩,三十税一,按一亩能收两石半,就是两百多石,除去田赋还剩下两百石,再刨去各项苛捐杂税就只剩下一百石左右。一个成年人一年的衣食住行至少要二三十石,这样算下来,也就只能够粗茶淡饭的糊口度日而已,就这还得是碰到了好年景。

“大哥,你家有几口人?几个儿子?”

今年收成好,那大哥也高兴,放下锄头扯开了话匣子:“五口人,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刚讨了老婆,盼着明年能抱个大胖孙子。”

刘谟又道:“那收的粮食够吃吗?”

“省着点终是够的,总好过逃荒不是。这还得亏了老天爷保佑,今年一路风调雨顺,今年要是再像前年那样大旱,我们全家也得出去讨饭了。”

“逃荒?”刘谟心中正为此事发愁,来时朝廷版犊上记得汝阳县是五万人口,可来了后才发现即便是较为富庶的汝阳县还是有很多离乡逃荒的,人口根本不足五万。

“大哥,问你个事,出去逃荒的人多吗?我看东面那片地都荒着,种地总有个收成不是,大家为什么都跑出去了?”

那大哥打量了一眼刘谟道:“小兄弟,我看你这打扮是官身吧,哪里会懂我们这些平头百姓的苦楚。谁不知道种地会有收成,若不是家中实在是没有余粮,没人愿意跑那么远。有些运气好的,出去个一年半载躲过灾年还会回来,有些都饿死在外边了,就再也没见过了。命苦啊!这地可不就荒在那了。听说县东的陈乡人都走完了,整个乡都空了。”

出去走了一天一个乡也没转过来,刘谟打算明天去县东陈乡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听说这里还是陈胜的故乡。

深夜的衙门泛着幽暗的烛光,四方斗室,堆满了各种文牍,案卷,书信,小吏们着青灰色衣服伏在案上,大半夜被刘谟叫来审查公文,自是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