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老头捎话给父亲,地里需要收拾下,同时还带了句“抓到个货,过来尝尝。”父亲说,他估计“套”住獾了,你跟我一起去吧,顺道尝尝野味。听老人说,早些年田地里竟是些獾,极其狡猾,但时而还是会抓到,这些年越来越少了,能够抓一只很不容易,成了难得的野味。而且据传说,男孩子吃了獾肉,不怕走夜路。如此,父亲自然要带我去品尝一番。等忙完了地里的农活,父亲带我到了老头的茅草屋。此时,茅屋前的炉灶上已经咕嘟咕嘟地炖着东西了。老头笑眯眯得对父亲说,前天晚上弄着的,早就知道它在这边溜达,特地下了个套,终于把它逮住了。老头说话的声音极低,似乎是担心其他人或动物听到似的。
那些久居山林的老人习惯性给自己加戏,或许是出于独居的孤独,对山林里的动物、植物都拟人化,似乎它们的灵性要远远高于人类,应对它们要有超出常人的聪慧和魄力,否则就会遭其反噬。套獾的经历让他讲的玄乎其玄,似乎是和一只灵异动物在斗争,最终历尽千辛万苦,多次险象环生,他凭借勇敢机智得以击败对方得以生存,而对方则成了他的锅中之物。
讲得口干舌燥了,肉也差不多炖好了,再倒上一大锅的土豆茄子,稍炖一会就出锅了。老头和父亲推杯换盏,慢慢地吃着东西,不断谈论着一些或真实或杜撰的故事,我在一旁则小心翼翼地吃着肉,认真咂摸其中的味道,在油水不多的年代,只要是有肉,都是难得佳肴。
村民的活动空间大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山野中的动植物越来越少了。有一年,村里抓住了一匹狼,剥皮后挂立在村卫生室的院子里,我们闻讯赶去。我那时估计五六岁的样子,个头不高,印象中那匹狼浑身血肉模糊,足足比我高出一头,我抬头正好看到他满嘴的尖牙利齿,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都认为狼和马一样大。后来也有人宣称在山里看到了狼,但终究只是传言,山野的开采,让野兔都越来越罕见,更不要提狼、獾一类食物链上高级的存在了。
山野中的野生动物少了,穿梭期间玩耍的孩子也相对安全许多。那一年,有一个放羊的孩子基于对山野的熟知,居然上演了一段传奇故事,至今无人出其右。
前面说过,放羊人对山野的熟知度绝不亚于山野的居住者,他们常年游荡在各个山头原野,对那的一草一木、一沟一石都极其熟悉。这段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一个放羊的孩子。在村里,家里有羊的人家不多,因为饲养起来极其费劲,需耗费极大的精力,这个孩子家里就有一群规模不小的羊群。为了放羊,他的父亲专门给他到学校请假,每天下午必须回家放羊,长此以往,他对山野的熟知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而他的学习就没必要提及了。
那一年,放羊孩子从小学升到了初中,在受到一学年的智力打压后,终于迎来了又一个假期的愉快的放羊时光,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又开学了。放羊孩子实在不想上学,但开了窍的父亲怎么也不同意他休学,逼着他好好学习。不曾想,这孩子委托同学向老师请了病假,他自己带着上学的干粮躲到了山野中,在他原先经常放羊的地方找了一所遗弃的石屋,住了下来。每天在石屋里睡到自然醒,白天躺在野地里,吃着干粮,遇到其他放羊人偶尔讨口水喝,或者到附近的山泉里喝点水,晚上就躲进石屋,用石板堵住门,像动物一样做了一个杂草铺就的床铺。就这样数着日子,到了周末,孩子就收拾行囊,很自然地回到家去,由于状态良好,一直没有引起父母的怀疑,同时因为他成绩太差,老师也没在意他的长期缺课。
直到一个多月后的某一天,孩子的父亲到镇上赶集,心绪来潮到学校探望孩子,这才得知已经一个多月没来上学了。孩子的老师、父亲都吓了一跳,父亲很纳闷,每周都按时回家,按时上学,怎么会不见了呢?不过,知子莫如父,推测以后,他的父亲果然在山野的石屋把他从睡梦中踢醒。事件迅速传开,放羊孩子的传奇事迹被广为流传,同学们此时才意识到身边潜伏者一个“大神”级的人物。经过此事后,放羊孩子也就退学了,对他而言,山野才是他的天堂。
每个人对山野密码的掌握不一致,对山野的情感也不一样,从山野得到馈赠也就不同。但无论是谁,掌握了山野的密码,就能在山野找寻到自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