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械斗(1 / 2)征策首页

“两个村?械斗?”真田有些蒙,于烈居然这么评价眼前的战斗。

山田长正笑了笑,他能够理解于烈为什么这么说,在出使期间,他见过大唐的繁华和强盛,单单兵力最少东境军,就够这些大大小小的大名喝一壶的了。

不过,这也不代表大唐军队能够全面碾压这些武士,不同于大唐的科举制度,东瀛千年来遵循的就是武士制度,武士要求文武双全,文武不分家,所以,倭国的武士向来是一手持刀,一手拿笔。再加上武士的选拔和培训向来艰苦和严格,除极少数人之外,大部分的武士都是通过严格考核才成为一名武士的。

如果说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普通的大唐卫所兵和普通的武士带领的征召农兵对战,肯定是大唐卫所兵完胜,但是如果让他们和一群训练有素的武士对战,卫所兵可能真的打不过。

大唐军中的劲旅众多,最大的五支便是东南西北四征军,然后就是中都的禁军,剩下的卫所军在立国之初也是横扫四方的劲旅,大唐的卫所军制是军屯制,每一卫所所辖军户,每半年轮训一次,轮训时,自配武器盔甲,朝廷管粮草,同时按每个军户名下的田地给予补贴,如果参战立了功,根据战功,有赏赐,或授予官职勋位,脱民入官,成为大唐军队里的军官,甚至出将入相。

立国之初,卫所军横扫四方,所向无敌,可是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大唐的版图越来越大,战事也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朝廷不堪财政负重,有一些地方上的卫所开始拖欠补贴,又因为立国之初,豪强高门兼并土地,越来越多的的军户不愿意再出征作战,只愿守在家乡,守住自己的家业,被迫无奈之下,朝廷开始了募兵制,朝廷出装备出粮草出军饷,招募大量的青壮入伍,一开始,参军的要么是流民或者家里吃不饱饭讨生活的良家子,要么就是快意恩仇的江湖豪客或者想建功立业的青壮,一开始战斗力也是十分强悍,可是,时间一久,问题又出来了。

募兵制一久,士兵都成了老兵油子,加之领的都是军饷,不少军中将领开始吃空饷,甚至豢养私兵,朝廷为了遏止这类现象,派出了镇守太监和都察御史长期监视边将,结果就造成了严重内耗,一时间大唐军力下降十分之快,边疆的钱粮损耗让中央财政入不敷出,内地的税赋自然就多了,终于,在一百年前,爆发了动摇帝国的西北兵变,当时,大唐西北地区的士兵因为长期领不到粮饷,挟持将领发动兵变,当时西北还在打仗,沙坨大军趁着这次动乱,一举攻进了西北的西安城,而后朝廷调兵抗击叛军,这一打就是年,大唐损耗了大量的军力,卫所兵也在这次的大乱中损耗过大,一蹶不振,后来,新帝登基,直至刚驾崩的姬发,大唐才算重新调整完新的军制。

以中都京畿地区,中央掌控着上直卫二十六亲军为主的中央军团,把大唐版图划分为四块,东南西北,分别建立起一只常备边军,还是募兵制,朝廷出钱出装备出军饷,但是人事权,财政权和军权都在中央。

四方的大将军们,只有指挥权,可以不等命令主动防守,但是没有中央的命令不准主动出击,只有直接指挥3000人以下的作战权力。军中千户以上官员,必须兵部盖章签字,才可行任免,否则只能暂押,不可定罪。

同时,都察御史监督大将军但不得干扰指挥,镇守太监则盯紧文武二人,同样不得干预指挥。暗地里,还有听风阁密探刺探,一时间,军力大增,财政也慢慢放松下来,只需供养起五支常备军团,就可应付繁多的战事,中央的财政就有时间慢慢恢复回来。

而卫所兵也渐渐沦为了地方守备力量,由各州州府来供给军粮物资,人事权和军权还是在中央手里。

为了应对紧急事件,各省的巡抚一般都会被授予相应辖区卫所兵的军权和一部分人事任免权。

捕盗平叛,维持治安,巡抚可以调动辖区内的任何卫所,百户以下官员可以就地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