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军与张辽部交战之际,韩武派出的奇兵与周宾部,袭击了齐军大营。
后方大营遇袭,曹操不得不收兵回营。
随后,张辽、周宾部趁机退回南岸。
义成还是放弃了。
是打赢了一场,但齐军主力犹存,损失不大。
而十四军与吴第五军在一系列的战斗中,都有很大的伤亡,急需休整补充兵员。
结束了!
曹操绝对不会冒险率军渡淮河。
此战结果对于齐国而言,勉强能达到心中的预期。
几场战斗下来,斩首、俘获周军万余人,严重削弱了寿春对于豫州、徐州的威胁。同时,也拿下了义成县这个周朝手中的据点,也算不错了。
再继续下去,太危险了。
且虎牢、白马及汝颖方向,面对周军主力的进攻,压力都非常大。
而高诚借着这封战报,赶紧又下诏给孙权升了官。
加孙权为侍郎、太子洗马。
先把他弄回长安再说,别搁外面嚯嚯太子的名声了。
.....
随着寿春之战的落幕,虎牢、汝颖、白马一线的战事,都戛然而止。
各部周军迅速退回防线,继续与齐军对峙。
当然,刀兵一起,想彻底收回来就很难了。
两方势力沿线数百里,时而都会发生中小规模的战斗。
好在,双方主将都能克制住。
但同样参与了寿春之战的吴国,只剩下说不出的恶心了。
这还没奉上山河舆图、百藉民册呢,大周皇帝就自作主张的把扬州给分了,整出个淮州。
虽说淮州主官仍是徐逸这名吴国重臣,但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过分了!
我又不是不给,打个招呼,大家伙脸上也好看啊!
当然,除此之外,吴王孙绍以及主政的孙贲,都接受了来自于大周皇帝的封赏。同时,上书表达忠心及谢意。
转眼间,春耕将至。
国朝也遣散了大量的民夫,以保证春耕的顺利进行。
各路兵马却是仍旧驻扎在国境县上,时不时都会展开演习,确保给予齐军足够的压力。
幽州、冀州两地的更田工作,也正式展开。
姜叙亲率诸军屯驻清河,一来为后续进攻平原做准备,二来则是给更田站台。
包括赵衢所部,也移镇邺城。
十余万大军在侧,河北大族根本不敢冒头,生怕一招不慎,连累全族。
在各地方大族豪强的配合下,幽冀二州的更田事宜进行的非常顺利。
春耕刚刚开始,就已经完成了初步的田地分配,并且从大族豪强手中收回了大量的耕田。
随后,在春耕进行之际,国朝对于幽冀二州的豪族进行第二次割肉。
统计人口、遣散佃户。
这项政策倒是引起了幽冀豪族的反弹,但也没造成什么动荡。
幽冀豪族面对十几万精锐大军,根本不敢铤而走险,只是不断的联络沮授、审配等人,希望能够曲线救国,在朝堂上给高诚些压力。
显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先不说审配、沮授等人不过刚降,在大周庙堂上并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来做到这一点。仅是关凉豪族,都不会眼睁睁看着幽冀豪族逃过这一劫。
毕竟,当初他们闹那么凶,还是没改变任何结果。
没道理轮到幽冀豪族的时候,就放其一马。
所以,见反抗没用,幽冀豪族也只得忍痛割肉,交出了这十余年来迅速积累的家资。
这一统计,倒是让人大吃一惊。
冀州八年来,几乎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口户数量下滑的非常快。
袁绍执掌冀州时期,全州诸郡国高达八十万户,人口将近五百余万。而幽州贫瘠,倒是只有二十万户,人口一百二十多万。
现在冀州在册只有二十万余户,人口一百三十八万余。幽州由于割出了平州,只剩下六万余户,人口只有三十三万。
而清查佃户、私仆,竟有四十七万余隐匿人口,冀州四十一万余,幽州六万余。
仅是冀州豪商甄氏,就有私仆三万余人。
清河崔氏,私仆六千余人,田六千顷,佃户四余万口。
这些数据,看傻了朝堂上的关凉重臣。
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关东豪族究竟有多富!
所有人都知道幽冀地区连年大战,人口下滑的非常厉害,以至于最初典查赵国籍册以及幽州籍册时,并没有发现太大的端倪。
可现在,依照籍册厘定更田诸事时,就有太多地方对不上了。
因此,才有了此次针对幽冀地区的全面普查。
幸运的是发现的早,也赶上北幕军区的部队,都集结在两州地界,迫使幽冀世家豪族吐出了所有。
更田的后续工作还没有完成,长安方面就对幽冀地区,下达了一连串的政策。
更田事宜牵涉广泛,初步也就是分分地,订立籍册。
可下一步,就需要相对应的一系列地方机构协助了。
首先,负责监察的御史府,要在州郡筹建署、司一级的机构。御史府下场后,廷尉府自然也一样,中枢府下属的六部机构,也同样需要建立次级机构。
政改五年,其实中央各机构所属的地方署司,大多数都没有构建完成。
真正完成工作的只有京畿地区,挨得近,州郡两级机构铺建的很快。
但像凉州、并州、益州,也只是在州这个行政级别铺建完成,更下一级的行政机关才刚刚开始铺建。偏远地方,则还是停留在纸面上。
至于县这一级别的行政机关,全都在纸上写着呢。
没个十来年,完全轮不到他们。
这种情况已经算是不错的了,高诚心中也有底。
毕竟,大周是从上至下,全都改了个遍。即便是郡县原有的行政机关,只需要换个名字就完全可以充为新的行政机关。可那需要扯皮很久,换个名字,不得换换人事?
事关地方官员、属吏的切身利益,只要能够铺建下去,不闹出难看的场面,慢点也就慢点了。
再者,进度太快也未必是好事。
一来,官吏可能都还不太了解更改后的机关行政权力。若只是换个名字,那会让他们认为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以前是怎么来,以后还怎么做。
这样的政改,不叫政改!
所以,官吏也需要时间去了解各级机关的职权,需要去接受这些改变。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其二,基层管理人员更需要去接受新的行政机关,去了解机关职权。
这个时代,底层百姓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每月做工,都要求日结,因为月结的话,他们可能自己都算不明白,也担心被坑。
此般状况,想要百姓知道遇到难题去找哪个相关单位,难如登天。
后世普及教育几十年,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大家伙碰见特殊情况的时候,都可能需要上网查查去找哪个单位解决问题呢。
所以,真正需要了解行政机关职权的是乡三老、宗族族长及坊间、亭里德望。因为他们才是百姓能信得过,又能与官府沟通的人物。
官府也需要这些人去管理下面的乡、亭、里、坊,需要派吏员向他们告知行政机关的改变,以及行政职权的划分。
但告知不代表了解,其中需要很长的时间。
......
明武十五年,三月二十六。
御驾经孟津渡河,如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