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礼节传承,大汉淮阴(1 / 2)楚史—乱国志首页

这名壮汉自然就是在一旁看热闹的项明,直到陆凌将元戎剑拿在手中仔细欣赏之时,他才认出这把韩信的佩剑,当年,韩信就是高举着这把剑,下达了垓下之战最后的进攻命令。

此刻,项明的心很乱,因为他认出了面前的这张面孔,当他初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现代人与霸王的记忆刚刚混合,精神混沌,意志萎靡,这张脸曾多次出现在梦中,成为让他午夜惊醒的梦魇。

眼前被打成猪头模样的男子,哪里是什么交州韩言,分明就是霸王的宿命之敌,史称兵仙,大汉淮阴侯韩信韩重言!

什么韩言字重信,只是他为了不惊世骇俗起的化名罢了。

再加上韩言行的礼很奇怪,既不是文人的拱手之礼,也不是武人的抱拳之礼,他右手抱腹,左手在胸前结一手印,在外人看来有些不伦不类。

但项明可以看出这是最为标准的兵家礼节,确切地说,是兵家权谋派的礼节。

兵家源于太公吕尚,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于战国时期形成四大派系,分别为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式和兵技巧,每个派系尽管表面上都依附于兵家之下,实际上从传承到礼节都各不相同。

诸子百家,尽皆争鸣。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有些传承尽管在现代看来相对肤浅幼稚,但诸子立言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的思想启蒙,正是有了先贤的知识与智慧,才有了我们民族不朽的传承。

而传承的第一个阶段,便是学派传承。

如果说学术思想,也就是道,是学派的根骨,那么礼就是整个学派的面皮。失礼的后果不亚于失道,如果说一个学派连基本的礼都不重视,那么这个学派便没存在的道理。

自周公书《周礼》时起,礼这个字就深深地印刻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

儒家讲究君子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便排在首位。其他诸子百家,除去法自然的道家,无论是工、墨、农、法、名,等等等等,都将礼视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就算是煞气滔天,主攻伐之术的兵家,也讲究一个先礼后兵。礼的重要可见一斑。

而礼节为礼之形式,自然也十分重要。

所以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都相当重视礼节,甚至会专门长时间练习礼节,比如儒家的拱手礼,抬手的高度,两手之间的交叉程度,拇指的角度,乃至面部的表情,都是需要特别进行练习的。

然而四百年沧桑变幻,尽管礼已经成为了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行礼之时却没有了先秦时期的一丝庄重,然而韩言面色凝重,显然遵循了古礼。

如果说面容与先祖相似也无可厚非,但韩信被诛杀于长乐宫,韩氏仓皇逃难,这种礼节的传承是做不得假的,礼节不是道,不会记载在书面之上,只要传承中出现一点岔子,都不会传下如此标准的兵礼。

韩信本人早已伏诛,不可能活这么久,所以项明肯定,面前勉强站立的男子,是一名拥有韩信记忆的韩家后人。

“原来是淮阴侯之后,失敬失敬。只是,什么时候反贼之后敢大摇大摆地踏足大汉城池,就不怕朝廷镇压?”

见到项明沉默不语,陆凌又恢复了那玩世不恭的样子,只是语气稍微客气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