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到了90年代,这两个产业相继离开香港去了大陆。
为发展经济,2000年香港政府曾出台了“硅港计划”,想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政策如果实施成功,有望为香港增加近20万个工作岗位。
但是,“硅港计划”因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
李嘉诚并不看好实业,虽然他早期靠制造业(长江塑料厂)起家,不过后来的爆发却是靠房地产和投资,他也表达过“勤劳赚不了大钱,只能养家糊口”的说法。
“李嘉诚旗下没有一个畅销世界的产品,做的都是投机的生意。”新加坡之父曾这样讽刺过李嘉诚。
但李嘉诚肯定知道,金融本身并不能创造资本和价值,而仅仅是资本和价值的转移而已。
普通老百姓想要吃口饭,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产业。
这就导致了普通香港年轻人在创新创业上的举步维艰。
创业得租一个办公场地,而香港的房租高到令创业者绝望。
在中环租一间20平米的办公室,一个月的租金就要逼近4、5万港币,即便在观塘工业区这种廉价地段,一平米也要300港币左右,而深圳只要30元人民币。
昂贵的租房成本从一开始就让创业者望而却步。
创业需要大量的钱,香港虽然有钱,却很难流到创业者手里。
香港本土金融稳定在港口运输等收益稳固的行业里,大佬们在二级市场和房地产上挣钱来得又快又稳,不愿意投资他们看不懂、风险又高的高科技初创公司。
这样的环境下,“青年才俊”们没条件创业,也不愿意创业。
2012年8月,李嘉诚曾对香港表白:“我对这片土地有特别的感情,自己身为中国人,永远都是中国人。我绝对不会从香港撤资。”
然而,2013年7月底,李旗下和记黄埔发布公告出售百佳超市,10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已将香港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
国庆长假前,李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电能实业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电灯有限公司。与此同时,他在欧洲大肆购买。
此时,大家才意识到,李嘉诚本质上只是个追逐利益的商人,爱国爱港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