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朝如烟吩咐道:“给细雨传信,让她即刻带人手赶往太原府盯住哱拜。若在半年之内察觉此人有提前作乱的苗头,不必顾虑,先斩了他。”
如烟闻言微楞,心中虽一时不明刘承祐的用意,却也不会多问,应诺一声后,自施礼退了下去。
而刘承祐之所以现在不去动哱拜,原因有两点:
其一,眼下哱拜还是大明朝廷的副总兵,烟雨楼的暗桩只是听得此人欲叛明的消息,却并无实际证物递上来。如果刘承祐这个时候去和皇帝说哱拜要造反,却又拿不出证据来,那么倒霉的人不会是哱拜,而是他刘承祐。
其二,“争国本”的事还没了结,刘承祐相信,新任内阁首辅王家屏很快就会继续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因为这位王首辅必须赶在他人向皇帝上疏催促立太子之前把“国本”给彻底稳固下来。
如果明年初春之前不能确定皇长子朱常洛的地位,那么这期间一旦有人上疏催促皇帝,此事就得推迟到十五年之后......如此一来,到时候谁是大明储君,就很难说了。
王家屏是倔脾气,是那种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的人,可他不知道的是,朱翊钧的性子比他还要倔......两个倔脾气的人起了冲突,到时候不把事情闹大都有鬼了!
所以,刘承祐在等,他在等王家屏率先朝皇帝发难,届时朝局一定会更乱,而到时候刘承祐要做的,就是把这场乱局平息下来,借此再立一份功绩,好使自己的官位再往上升一阶。
~~~~~~~~~
不得不说,王家屏实在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也确实具有宰辅之才。
王阁老在继位首辅的第一天,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细细研读了此前皇帝颁布的那道圣旨,想从中找出漏洞来。
那这道圣旨中究竟有没有漏洞可以钻呢?答案当然是有的,且很快就被王家屏给找了出来。
紧跟着,在新任首辅大臣王家屏的安排下,礼部给事中李献可率先向皇帝上疏发难,要求皇帝早日批准皇长子出阁读书,虽然奏疏中半字不提“册立”二字,可全篇内容却都在催这件事,一点把柄也没给皇帝留下。
明朝皇子“出阁”有两层意思,其一代表着离京就藩,其二则是留京读书。朱常洛身为皇长子,出阁当然不可能是离京去当藩王,那么剩下的自然就是读书了。
而自嘉靖年起,朝廷便有了一道不成文的例制:皇长子出阁读书,就等于是承认其太子地位。
王家屏非常漂亮地玩了一手曲线救国......皇帝不是不让催吗?那咱就不催,可让皇子早点读书识字这总没问题了吧,合情合理合法合祖制,这回看你还能找什么借口来推脱!
可惜,王大人实在是低估了皇帝牛脾气。
奏疏自内阁递上去后,朱翊钧确实再也找不出借口来了,所以......他干脆就不找了!
很快,紫禁城内便有对礼部给事中李献可的批示传回了内阁:“册立太子一事早有旨意,李献可却仍借言催促,着实可恨,着吏部将其降级调外任用。”
可这一次,朱翊钧同样也低估了王家屏首辅大人的牛脾气。处理李献可的圣旨刚刚发下,就被王家屏给退了回去。
作为朝廷首辅,如果认为皇帝的旨意有问题,就可以退回圣旨,拒不执行......这种权利,叫做封还!
虽如此,可有明一代,却很少有人会去使用“封还”之权,因为这代表着公然挑战君权,代表着“合法”造反,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被满门抄斩。所以即便是张居正那样的牛人,在登上首辅之位后也不会去用手中的封还之权,而是选择架空皇帝,统掌朝政。
可偏偏王家屏就敢这么干,且干的雷厉风行,一点儿都不带犹豫的!
正如刘承祐所料,两头倔牛就此彻底干上了,于是刚刚平息一点的朝局又开始闹了起来,而且这一次,闹得更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