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是《流浪地球》在情节设计上的一些不合情理之处。
在2040年左右,也即距今仅20年后,人类就发展出重核聚变技术,令石头成为星际航行的燃料,推动地球这么大的飞船行动,并将达到千分之五的光速。如此科学技术,实在是太黑了!科幻当然得有想象力,这是可以的,事实上,原小说就是这么设定的。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拥有如此黑科技的人类居然还要利用木星的引力为地球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加速。
甚至,为此还要牺牲整个领航员空间站。
一群还在休眠的科学家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便随着一场爆炸化作了宇宙中永远飘荡着的黑色灰烬。
这值得么?
苏子琼不知道。
这不值得么?
苏子琼同样不清楚。
为了崇高的事业即使牺牲也毫不在乎,这是一种冲动还是理性?
被认为理性的领航员空间站的AI——MOSS,在地球无法摆脱木星的引力,渐渐下坠的时候,选择了“逃离”,当时在电影院看到这一幕,苏子琼第一感觉就认为这样做没有错,因为拯救地球真的毫无希望。
即使之后提出“引燃木星大气来获得加速”这个方案,MOSS也早就考虑过了,仍然毫无希望。所以,当刘培强选择牺牲飞船和自己,MOSS说了一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性确实是一种奢求。
这段情节很有意思。看完电影苏子琼才突然明白,一开始联合政府就在备选方案中确定空间站作为唯一的火种,所以牺牲飞船也不在MOSS的考虑之内。于是对于MOSS来说,刘培强选择自我牺牲就是一时冲动,就是感性判断。
但,这是感性判断吗?
实际上,在自然界中,利他行为,包括牺牲自己保存后代,是在那种高级的、有复杂的组织形式的动物种群中才出现的。牺牲自己而保存整个种族的延续,是进化过程中的必然形成的生存策略。摆在面前的是,损失一个人的生命换取大多数人类的存活,从长远考虑,是划算的,怎么能说是感性呢?
一定不是。
有人可能会觉得为什么不用洲际导弹助燃。
因为道理很简单。
ICBM的射程看起来有上万公里,但那其实是在绕地球飞行。导弹内部所携带的燃料只能使导弹本身到达亚轨道飞行,之后的自由飞行段是在依靠地球引力和惯性飞行,最后在末端由惯性制导打击目标。
而如果要用ICBM打击木星,则至少要在发射后使导弹超过第一宇宙速度甚至达到第二宇宙速度,这一点,哪怕是这个时代的导弹都不具备也不需要,更不要说脱离地球轨道后需要继续向木星飞行了。
至于有人说为什么不遵循联合国的火种安排。
因为从遵循原著的基础上,联合国的这种做法并不可行,这其实也是原著中地球派和飞船派的矛盾所在。
前面也提到过,领航员飞船中的生态系统并无法长时间维持,和地球是远远无法比拟的。
在漫长的流浪时代,飞船最终会崩溃,飞船上的人类最终也会化作一抔黄土,顶多就是多活一会儿。。
从科技水平的基础上,火种计划认为依旧不可行,流浪地球中的科技树几乎全点行星发动机这种东西上了,与三体中的恒星级战舰并不相同,它所研究制造的宇宙飞船和地球几十年前,也就是苏子琼所在的时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与其叫火种计划,其实真的不如叫墓碑计划,让人类有个体面的死法的计划。
“韩朵朵,你应该有刘培强中校的私人频段吧?”
苏子琼微微拍了拍双手,径直走到角落里莫个娇小身影前。
“啊?”
韩朵朵有些发愣。
“你要他的联系方式做什么?”
刘启站了起来,虎视眈眈的盯着苏子琼。
虽然他厌恶老刘,但刘培强毕竟是他的亲生父亲,融于血脉中的纠葛是永远都无法抹除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