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战国篇 完结(2 / 2)穿越战国成白起首页

秦二世下诏赦免死罪,改为削减东海郡作为惩罚两年前赵王嬴遂有罪,削去其河间郡胶西王嬴昂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其六个县随之秦二世又与群臣商议削夺吴王嬴驷的封地事宜。

秦二世的削藩之举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吴王嬴驷担心削地没完没了,就想进行谋反,遂亲往胶西,与胶西王嬴昂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

嬴昂同意谋反,并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嬴驷同时还派人前往楚、赵、淮南诸国,通谋相约起兵。

不久,秦二世降诏削夺吴王嬴驷的豫章郡、会稽郡。诏令传到吴国,吴王嬴驷立即谋杀了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嬴戊、赵王嬴遂、济南王嬴辟光、淄川王嬴贤、胶西王嬴驷、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公开反叛。

嬴驷征募了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众30余万人,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正月,吴王嬴驷起兵广陵,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兵会合,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

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刘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由于嬴驷早有预谋,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

秦二世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秦二世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曾当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向秦二世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秦二世采纳了袁盎之计,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腰斩晁错于东市。

但杀死晁错并没有让七国军队停下进攻的步伐,七国联军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于是嬴驷自称东帝,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拒见袁盎。

秦二世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派大将王翦率三十六位将军领兵抵御吴楚联军,大将李牧领兵攻打赵国、王冕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林轩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

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遭到秦二世之弟梁王嬴武的顽强抵抗,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

梁王嬴武向朝廷告急,王翦认为吴楚联军势大,正面决战难以取胜,献策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秦二世同意了王翦的计划。

于是王翦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

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王翦求援。王翦却派军队向东,屯兵于梁国以北的昌邑,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王翦还是不发救兵。

最后梁王写信给秦二世,秦二世又下诏要王翦进兵增援,王翦还是不为所动,梁王于是任命韩安国与张羽为将军,拼死抵御,与吴楚联军僵持。

梁国城池防守严密,吴兵无法西进,转而奔向王翦的军队。王翦坚守壁垒,不肯与战,私下却趁机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断绝了叛军的粮道。

吴军断粮,士兵饥饿,几次挑战未果,于是夜里袭击王翦军营,佯攻东南面,周亚夫命令于西北面守备。

吴兵果然从西北强攻,未能攻破,吴兵大败,士兵多半饿死或投降走散,王翦率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

吴王与其麾下壮士数千人乘夜逃走,渡过淮河逃至丹徒,退守东越,并派人招集残兵。汉廷派人以利引诱东越,东越王骗吴王出去慰劳军队,用矛戟刺死吴王,献其头于汉朝。吴军溃散后,楚王嬴戊自杀而死。

在齐地,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三王便退兵回到封国。胶西王回国后,其子刘德建议袭击汉军,不成则逃到海上,胶西王不听。到汉营请罪,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

在赵地,李牧领兵进攻赵国,赵王嬴遂坚守邯郸,李牧久攻不下。匈奴得知吴楚兵败,也不肯出兵相助。王冕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会师,水淹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刘遂自杀。

济北王刘志被胁迫参与叛乱,后坚守不发兵,所以赦而未杀。

齐王嬴将闾为朝廷守城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预过七国之乱的策划,特别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西王等通谋,因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

发生了这些事情,做为秦国武安帝君,掌控着秦国所有军事大权的白起却丝毫不知情。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实际上白起正与扶苏在一块,跟扶苏等待一个机会。

秦二世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右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老将王翦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王翦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弓拉满月。

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引导的人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王翦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被此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王翦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秦二世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去偷袭且被敌人俘虏的,至于王翦,难道能够侵犯吗?”秦二世称赞了王翦很久。

不过对于王翦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基本的,当年战国时期,又有多少人还记忆犹新呢?

吴楚七国之乱时,李信任骁骑都尉,随大将王翦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大涨。

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秦二世说:“李信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他。”

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秦始皇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

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

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信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信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信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

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千骑兵。他们看见李信,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信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

李信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

李信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

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信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

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信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

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信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过了一段时间,李信和退隐住在蓝田县的前颖阴侯的孙子灌强常到南山中打猎。

曾经在一天夜里,李信带着一名骑兵外出,跟别人在田间饮酒。回来到了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呵斥阻止李信。

李信的从骑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的呢!”

就让李信住宿在霸陵亭下。不多久,匈奴入侵辽西,杀太守,打败韩将军。韩将军转移到右北平,死了。

于是皇帝任命李信为右北平太守。李信请求霸陵尉与他一起赴任,霸陵尉来到后李信就杀了他,然后上书自行谢罪。

李信在右北平郡,匈奴都称呼他为蒙恬之后又一天敌,躲着李广,数年不敢入侵。

郎中令石建去世了,于是皇上征召李信接替石建作郎中令。元朔六年,李信又调任为将军,跟随大将军林轩的军队从定襄郡出击匈奴。

各将领多有杀敌俘敌达到标准因功封侯的,而李信的部队没有功劳。

过后三年,李信以郎中令的身份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和李广同行,分两路走。

走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骑兵包围李广,李信的士兵都很恐惧,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快马冲击敌人。

李敢独自带了几十名骑兵飞奔而去,直穿匈奴骑兵的包围圈,抄出敌军的左右两翼而回,报告李广说:“匈奴人容易对付。”

士兵才安定下来。李信布成圆形阵势,面向着四外,匈奴猛攻他们,箭下如雨。汉兵死亡的超过一半,汉军的箭也快用完了。

李信便命令士兵把弓拉开,不要放箭,李信亲自用大黄弩弓射敌人的副将,射死了几个,匈奴人渐渐松懈。

恰巧天色黑了下来,军官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信的神气同平常一样,更加精神振奋地指挥军队。

军中士兵很佩服他的勇气。第二天,继续奋力战斗,张骞的军队也到了,匈奴军队才解围而去。汉军疲乏了,不能去追击。这时李信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去。

按汉朝的法律,张骞耽误了预定的日期,当处死刑,出钱赎罪,降为平民。李信的军功和罪责相当,没有封赏。

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汉朝攻匈奴以来,我没一次不参加,可各部队校尉以下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军功几十人被封侯。

“我不比别人差,但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本命如此呢?”

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

李信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

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李信却不以为然,道:“那又怎样?我们秦国武安帝君白起不也是吗?虽然帝君现在暂时隐退,但是只要他存在一天,他就是武安帝君!”

李信历任七个郡的太守,前后四十多年,得到赏赐立即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兵一起。

家裹没有多余财物,一生不谈购买产业的事。李信身材高大,长臂,具有善射箭的天赋,就是子孙和其他人向他学习射箭,也都赶不上他。

李信寡言,不与人多说话,和别人在一起住,就在地上画作战阵图,射箭比射的面宽窄,输了罚酒喝。专门以射箭作游戏。

带兵行军,遇到断粮缺水时,见了水,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上饭,他不尝一口饭。

对待士兵宽厚不苛,士兵因此喜欢替他办事效力。他射箭,看见敌人,不到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射,一射就要应弦倒地。因此,他带兵作战,多次被敌人围困,连射猛兽,也几次被伤害过。

李信,秦二世发动漠北之战,由林轩、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信几次请求随行,秦二世起初以各种理由推脱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信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汉军出塞后,林轩捉到匈奴兵,知道了单于驻地,就自带精兵追逐单于,而命令李信和右将军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

李信就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大将军却命令我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至今才得到与匈奴对阵的一次机会,我愿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

林轩曾暗中受到秦二世警告,认为李信时背,命运不好,不让他与单于对阵,恐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

当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卫青出征,林轩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李广调开,李信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林轩改调令。

林轩不答应,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

李信不向卫青告辞就启程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路,结果落在卫青之后,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林轩没能活捉单于只好收兵。卫青南行渡过沙漠,才遇到李信与赵食其的军队。李信谒见大将军后回自己军中。

林轩派长史送给李信干粮和酒,顺便向李信、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林轩要给秦二世上书报告军情。李信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急令李信幕府人员前去受审对质。

李信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现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

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信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李信否,不论老少都为之落泪。

李信死时,他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已经过世,仅留下幼子李敢。李敢当时是王翦的部下,因立有战功被封为关内侯,听说父亲死讯,认为是林轩任意调离李信。

因此偷袭打伤林轩。林轩隐藏了李敢的打人不法行为,但林轩的朋友王翦却不能接受部属殴打自己朋友,想他们在秦昭王时期变为大将,此时居然要受一个小鬼的气,后来在甘泉宫狩猎时射杀了李敢。

李信墓李信的孙子李陵,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

就在秦国乱做一锅粥的时候,一个人影却突然出现在秦王宫大门前,所有将士都无一敢上前阻拦,对其皆卑躬屈膝。

在他的身后,还有一个身穿黑色帝服的俊美男子,长相酷似嬴政,若不是没有嬴政那气势,估计有不少人会将其认做是嬴政。

在他出现点一刹那,就注定了这一刻的不凡,秦国上上下下所有的将军,谋士,大臣,皆来到他的面前,分别按照左右排列。

而掀起这个风云的人,正是秦国武安帝君白起!

“秦国大将林轩,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大将王翦,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大将高肃,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大将徐旸,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大将孙膑,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大将庞涓,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大将蒙骜,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大将蒙恬,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大将马铭,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大将李牧,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大将王冕,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大将甘宁,恭迎武安帝君归来!”

“秦国谋士韩非,恭迎武安帝君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