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火炮近距离轰炸一段城墙然后向两边移动开火是沈磊发明的战术,即便是无法一次性将守军歼灭,但炮火二三次洗地这段城墙就成为无人守卫的废墟。
只是清军也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加上偷学护卫队一些技战术,此时南京城墙上的守军也采用了土包堆垒的办法躲避炮火的办法。这办法因火炮无法盖顶仍然不能避免炮弹落下,加上火药放在一起,一引燃就报销一个炮台,致使没有撑过一轮炮击,但其他士兵伤亡看起来不大。
这情形让十一师干部决定再射一轮后发动一次佯攻试试,因为城墙上望见比较有限,此时只见上面有不少布袋土包堆叠的小垒,还是要慎重一些为好。
随着命令下达不一会儿炮兵阵地红旗挥动,隆隆炮声再起。这次清军再无火炮还击,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火炮无法对战护卫队的,而且就算是不忿此刻炮台上的火炮弹药也损毁殆尽。
清军无法还击只能干挨揍,一时间护卫队炮兵阵地与挨炸的清军地段再度硝烟弥漫。等三十轮炮弹一完成炮兵阵地挥舞的旗帜换成了蓝色,这时候火炮每发射一次就会偏向一丝约五米左右。
这样的调整并不影响到炮兵的发射频率,原因是对城墙射击本来就会每次发射校准一下,不然命中率太低完全成浪费,而且经过实战发现也没什么必要。
随着炮兵阵地挥舞起蓝色指挥旗,哒哒嘀嘀的冲锋号适时响起,上千士兵前后三纵各分成十几人为一组扛着各种器械冲出壕沟向城墙扑去。虽然十一师是新扩编的新军,此时看他们的配合还是十分流畅,行云流水般如一架精密的机器。
佯攻的队伍冲锋时并没有一丝迟疑,迅速冲到护城河打桩的打桩固定密封木箱的固定架板的架板,不一会儿也就是十分多钟几条横跨护城河的轻便浮桥已经成型。
此时才五月,日中干活气候有些嫌热,但河水还是冰冷的,距离适宜下水游泳还要两个月哩。但这些人不仅毫不犹豫跳入河水中还冒着城墙上越来越密的抬枪子弹造成的伤亡,倒下一人另一个马上接着干。
实际上是否是佯攻不可能传达到这支队伍的每个成员,这不是护卫队上令下达上没有完全执行传统的尽力公开,而是这支看样子令行禁止、执行干脆、士气高昴、技战术精湛的队伍其实为减少护卫队士兵伤亡太重,临时抽调年青、轻罪、自愿的清军俘虏组成的。
一支俘虏兵加一些护卫队干部组成的队伍短时间能达到如此精悍因素不少,首先是挑选来的人本质还不错,又是见惯生死的老战士了。
要说乱世别的不多就是经历过血腥战场的士兵多,一些老兵可真是有过不止一次从死人堆里爬出的经历。这样的士兵要他们重返战场根本不反对,以往他们或俘虏或随着官长转换过身份,有时候是义军、有时候是明军、最后被俘时是清军。
他们此时大多数还是家破人亡、前途渺茫,离开军队生计无着。之前当兵时也不尽自愿,转换身份愈不自主的,被护卫队俘虏后判了劳役干活虽累吃得比当兵时还饱,所以一点也不反感,这时候只要能吃饱饭就算是幸运了,至于不自由当兵也不自由。
为什么还愿意参加志愿队乃是可以一个月抵三个月劳役,只要表现好可转入后备军,伤亡有高额抚恤等物质条件太好。其次他们被俘后护卫队对他们讲课,为什么战乱不止?为什么他们会穷?护卫队为了什么目标而战?汉国新区建设如何?
这犹如后世解放战争的诉苦运动,经过诉苦运动昨天茫然打仗的民国军士兵马上变成积极勇敢的解放战士,因而本质纯朴的清军士兵马上换了个人似的。
再加上严格的纪律、技战术训练,与好菜好饭填补,这些清军俘虏只用一个月就成了思想转变、身体强壮、纪律严明的准护卫队士兵,差距主要是文化上,理论上与火器的训练上等。
不过这样的士兵足以称之为强军,要武装万或十万以下立刻可得不成问题。但沈磊却没有这样做,其中的原因是这些人不及他亲自培养出来的士兵有文化,更关键是他们多少被社会与人性中恶的一面沾染了,不大可绝对信任也缺少培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