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主要是火炮太笨重又第一次运出来作战,十几里路走了大半天,好在炮台提前筑起土垒到达后就可以安放,另外前面有三道战壕,左右正筑有步兵营栅护着,后面有骑兵机动、巡逻,还有南京城里几万清军为后盾,使清军强大而有万全安排。
强大的实力、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周到的安排,让此战的指挥者多铎与所有的在场清军一样,料不到护卫队会突然开火而且炮弹会落在自己的火炮阵地上,并且将自己的火炮阵地砸烂了。
多铎或整个清军的自信不仅仅是凭着以上的几点,而是他们在江阴与护卫队对战过,了解护卫队火炮的威力与射程。另外对他们自己聘请葡萄牙等西夷制造出的重型火炮十分看好,觉得会比护卫队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不少。
这是他们对比了自己与护卫队双方的火炮得出的结论,另外他们的火炮第一目标是距离最外面的铁丝网与胸墙,距离护卫队山坡上的火炮阵地更远,对方还四面布置比较分散,所以之前判断该是清军的火炮特别是八千斤大炮明显有威力加射程优势的。
这是满清知道的,但他们不知道护卫队同样知道他们的火炮性能。在知道自己的火炮射程优势不大后护卫队乘清军对他们筑营地并不理会尽情地布置了起来。
比如整个营地其实有一环形与几个通向山坡了顶的大坑道,这些坑道上面都覆盖了木头、油布与泥土根本看不出来。坑道内部十分开阔,不仅兵力可以自由调动,连三号乙型火炮都在坑道内机动,山坡上的火炮反而是模型而已,真正火炮战时布置在坑道直通的半埋式,用油布覆盖的炮位,炮弹在隔离的土圈内十分安全。
正是如此布置在清军到来后整个护卫队营地表面上只有步兵在这个方向有所加强,但所有的三号乙型火炮都调集布置在这个方向,包括炮弹种类也准备好了的事监视的清军根本不了解。
不仅如此,整个护卫队炮兵本来就因有沈磊的数学知识制造了一些精度还可以的测距仪与测高仪,火炮也有高低调节器等东西,射击精度在这时代属最高水平。
加上之前护卫队利用清军根本不过来的便利,将周围地区都测距了一遍并留下不少标志,每个炮位也标了方位并进行过试射,因此护卫队此时才能突然并准确地开火炮击清军火炮阵地,一点也不必担心射偏之类问题了,一切准备好了就是看清军是否上当。
整个江南战役面对清军布置的以点控面,逼护卫队进行攻打坚城消耗战的企图沈磊嗤之以鼻。原因是满清这个战术只能与同样没有大量战船的军队对战他的企图才起效。
但护卫队虽然有丰富、强大的攻打坚城能力,不怕伤亡大些对清军利用原来城墙布置了更多火炮与抬枪的防御还真不够看。
当然这是最笨拙的硬碰硬办法,其实护卫队根本不必理会,原因是清军布置在长江沿线的重兵是用可以扼住护卫队的后勤来达到逼护卫队攻打坚城。
可惜清军兵力沿长江布置太分散了,一字长蛇二千多里,护卫队只要集中兵力不管从洞庭湖、鄱阳湖、运河进攻腹地清军的拦阻后勤企图就会破产,其它地方清军也来不及增援。
清军这战术仅从长江沿线看漏洞有三大处,但沈磊经过考虑还是从海上向闽浙、松江地区开始江南之战的第一个战役。
这个选择的原因是从洞庭湖、鄱阳湖进攻清军虽然无法阻挡护卫队后勤物资沿水路支援护卫队作战,运输线却是还太长。
除了运输线长选择闽浙松江还是将满清最富裕地区先解决的意思,当然闽不算富是搭头,后世苏南浙江属全国最富的地区,这时代也是如此,属财赋最多的地区。。
为此沈磊决定攻打江南应该先让满清失去苏锡常杭嘉湖,以及消灭这地区的大部分清军才让下面的战事好打一些。这一来他的计划加上了利用满清的战术加其有重型火炮欲与护卫队进行炮战的心理,特地计算了满清一把,用在清军坚城外预设阵地反逼清军进攻,并于中将其炮兵坑杀。
毕竟清军火炮虽笨重但威力还可以,若先布置了由护卫队进攻确实是有些麻烦,敌前布置火炮易受对方打击而危险,只能用射程更远可弹着点更不精确的火箭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