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一些很现实的例子,然而杨尚荆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这个,只要船能下海,只要他能先把资本主义萌芽催生出来,那么,他算是走成功了第一步。
当江南的老铁们带着一船下三滥的苏杭丝绸下海,回来的时候带着一货仓的黄白之物的时候,再封闭的观念也会被顷刻间砸成粉碎。
他一个科僧,除了水力动力之类的基础知识,他没有点任何材料学的技能点,所以他别说凭空在明朝造出来无缝钢管了,他是连个都得交给下面人优化的主儿,只能在生产关系层面使使劲,倒逼生产力发展了。
所以杨尚荆笑了笑,对着杨戬的父亲说道:“这有戬在浙江坐镇,大人又有何顾虑?”
按照影响力而言,杨尚荆现在能对朝廷本身施加的影响,早已经远超一个省的参议、参政了,他手底下水军、陆军覆盖的职责范围,更是远远超出了浙江沿海的十九个卫所,往北、往南都是能插的进去手的,毕竟嘛,剿匪这档子事儿,是“寇可往,我亦可往”,再加魏国公这个老丈人,谁还敢给他难堪?
杨恭看了他一眼,也跟着摇摇头:“你南下之事,为父是知道的,其缘由,你自己也不甚清楚不成?若是真能开海,却也不失一件好事,只不过你自己真的能压得住这件事?朝廷这能开得了这从洪武年开始开始,一直持续下来的海禁?”
端起面前的热茶,杨恭喝了一口之后,这才说道:“你压不住的,但凡有那么几家觉得开海不合适,都会让京的家人书攻讦,这一顶祸国殃民的大帽子,你便是有十个脑袋,也要被直接压成齑粉!”
听着这话,杨尚荆的脸露出了一个古怪的笑容,的确有那么几家不想开海,内廷也的确很想要打压自己的声威,不说别的,只要有人书攻讦杨尚荆开海禁是祸国殃民,再把“农本商末”、“行商腐蚀人心”之类的说法往外一丢,杨尚荆基本也是的命了。
内廷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压他杨尚荆的机会,这也是杨恭更担心的一点。
不过杨尚荆没有任何的气馁,当然也没有任何的兴奋,而是站起身来,从怀里摸出那封杨勤交给他的信,直接递了过去:“若是没有此物,戬是断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直接和大人摊派的,只是有了这个,那几家人,又有哪一个敢撺掇御史言官疏,说戬半个不字儿?”
杨恭看着被ns的灯光映照着的,仿佛一张脸都蒙了一层佛光的杨尚荆,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结果书信展开,迎着火光开始研读了起来。
等到他反复看了三遍之后,脸的表情已然有些呆滞了。
“凭着这个,戬未必能官升一级,拿个从三品的位子,可是凭着这个,让这三省的那几家人闭嘴,总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吧?”
杨尚荆慢慢坐回自己的位子,脸全都是笑容。
杨恭眯着眼睛点点头,将信放在了桌子:“此话倒也不假,有丰城侯完全站在你这边,不是挖出三两家密谋刺杀你的事儿了,你要真是逼急了和盘托出,这三省之间,只怕顷刻间有无数人身首异处。”
不过杨恭说到这里,又摇了摇头:“只是,尚荆啊,你可曾想过,我杨家要在这开海一事,到底要捞到多少好处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