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死而不亡(2 / 2)三玄天首页

可不幸之中也有万幸。

就在众人心底的阴霾快要浓到喘不过气来时,那个天才居然死了,死在众人得知大机缘即将到来的前夕。

没了天才,庸才之间便也没了太大差距。侥幸的希望,天大的造化,也许就会砸在某个幸运儿的头上。

良机来得如此及时,众人怎能不为之欢庆?

可是,他人口中的“天赐良机”,便是某些人心中无法言喻的伤痛。

对于珞宇,失去了兄长,就再也没有团圆可言了。

不仅如此,他也第一次尝到了登高跌重的滋味,虽然他本人从未真正站在过高处。

其实不论是嘲讽或冷眼,又或是落井下石,这些可以让别人无比唏嘘的事情都不会过多地困扰珞宇。因为对他来讲,这还远远不是最糟的……

那个在兄长离去的三个月里坚定地陪伴着他的噩梦,不仅将他折磨得形容憔悴,更是已经化为他心中最大的阴影,并且随时准备侵占他的心绪。

静落的雪花,无声中蕴含着一种简单、纯粹、透彻、优美的韵律。纯净的气息感染到珞宇,让他及时醒悟,赶紧将那差点再次漫上心头的阴影驱逐一空。

脸上的疲倦舒缓开来,深深吸入冰冷而又清凉的气息,珞宇终于又得到了片刻宁静。那些一直在他心底躁动的疲乏、挣扎以及压抑被暂时隔绝开来,使他的存在和气息也变得清晰起来。

雪般白净的脸上几乎没有血色,藏在棉袍里的身形其实也带着一丝病态的瘦弱。静静望雪的珞宇十分清楚,噩梦及噩梦般的事实让他再也无法做回那个曾经轻松快乐的小孩,他的人生或许已经脱离了原始的轨迹。

很多事情,人们明知躲不过,却还是忍不住去回避。

欢庆过后的郡城陷入沉睡,可珞宇却依然捧着书卷坐在书房中。不是他非要悬梁刺股深夜苦读,而是他实在不敢睡觉,不敢去面对那个夜夜必然发生的噩梦。

此时的他对那个噩梦深恶痛绝,丝毫没有意识到,他在经受考验和折磨的同时,一种不为人所知的变化正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心里,及灵魂的最深处。

没有兄长的天赋,珞宇可能一辈子无缘天道,但与其像郡中的那群庸才一样把希望放在侥幸的机会之上,他还是更喜欢做些自己能办到的事,比如读书。

因为圣贤说过,世间万法归宗,天道无处不在。它存在于移山倒海的力量中,存在于治国为民的大义中,存在于春种秋收、烧火做饭等每一件小事中,当然也存在于书本中。

在父母认为兄长迟早会脱离凡俗的情况下,子承父业、娶妻生子、养老送终等重任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珞宇的肩上。

而事实证明,珞宇的确乖巧懂事,勤勉好学,从未有负父母的期望。但是没人知道,他真正想要的其实是通过书中的文字窥见天道,去弥补他那无法奢求的遗憾。

书是看过很多遍的书,不知不觉间,他的嘴唇微微翕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珞宇不禁微微皱眉,紧接着翻了两页,面色凝固于疑惑。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圣人之言乃是做学问的根本,珞宇的父亲没少对他耳提面命。可惜不论哪位饱学之士也从未完全说通过这些古老的文字,他们的解释甚至还在不少情况下自相矛盾。

就好比这两句,一句常被理解为天道无情,不会在意众生的生死痛楚,而另一句则说天地正是因为其无私的奉献才得以长久。

同样是描述天地,一个无情,一个无私,出处一致的两句话难道意思真会截然相反?这到底是圣人疯了?还是后人理解错了?

当然了,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为他们了解凡人所不能理解的事物。因此,后人在读圣贤书时,反而将“看不懂”当成了一种常态,而且还能轻易用“太过高深”抛下所有疑惑带来的负担。

但珞宇并不死心,如果说修炼是探索天道的捷径,那凡世间就只有圣人之言最接近天道了。

默诵几遍,将疑问埋在心底,他再次翻了几页,轻声念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嗯?死而不亡?哪里有这样的事?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