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抱负(2 / 2)汉时明月宋时关首页

再然后,兴夏学,禁儒教。要求全国上下只能使用西夏文字,不得使用汉字。禁绝汉朝儒学,大力传播由西夏本土巫教,与外来佛教,以及汉人儒教融合发展而成的夏学。

接着又颁布了数条针对汉人的法令,让因各种原因定居在西夏的汉人惶恐不安。于是,陆续有汉人开始逃亡,有的返回故国,有的逃向辽国。

李贺明白野利荣逼死刘太妃,是想缓和与其他党项贵族之间的矛盾。这一招体现出野利荣的刚柔并济,老奸巨猾。虽然这让守卫了公主母子二十余年的李贺,大为不满。但公主自愿用生命,换取儿子皇位的稳固。李贺在和野利荣大吵一架之后,也无可奈何。

但接下来这种种迫害西夏汉人的法令,让李贺怀疑,大半辈子仰慕中原文化,甚至曾自愿做一个汉人的野利荣,是不是老糊涂了。难道是为了报,年轻时曾被几个醉酒汉人士子胖揍之仇?李贺了解野利荣绝不是如此肤浅之人。

当李贺怒气冲冲向曾经的好友,现在的主人野利荣询问原因之时,头发已经白了大半的野利荣,笑着向李贺提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汉朝近百年来为何越来越弱?”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甚至都称不上是一个问题,因为李贺从未觉得自己的祖国在衰弱。但汉朝确实存在问题。对外,每年向强大的辽国进贡岁币与西夏的大小战争输多胜少。对内,云南慕家已经成了气候,与汴京朝廷分庭抗礼。

二十三年前,李贺臣服于野利荣后,西夏军队退兵。大汉朝廷的南征军再无牵制,一心一意讨伐云南慕家。但南征军还未入滇,就遇上了蜀中流民作乱,后方粮道断绝,云南慕家趁机进兵,一举击溃朝廷二十万大军,并占领蜀中四路。

南征军溃败,太子失踪于乱军之中,负责征调粮草的二皇子自裁,通筹全局的章丞相罢相,大汉皇帝重病一场,几年后宾天。

站在局外的李贺,感觉这里面似乎是有着什么阴谋。但论是什么原因,汉朝在军事上,确实越来越弱。

但在文化和经济上,汉朝一如既往的富强繁荣。江南才子的一篇佳作,刚刚传唱于秦淮两岸,词作已经摆在了辽国皇太后的案头。汉朝商人每年从辽国和西夏赚回的银钱,是大汉向两国输纳的岁币的几十倍。

民殷国富的背后为什么是军事上的不断失利?李贺曾经试着去寻找答案。而野利荣似乎早已洞悉了一切,只见他捋着花白的胡须,继续说道:“为何汉武帝时,大汉可以逐匈奴于漠北?而今只能纳岁币于外族?”

针对这个问题,当年科考之时,李贺曾写过一篇洋洋洒洒的策论。这篇文章让他成功的跻身三甲。但此时回想起来,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

身陷西夏二十多年,对异乡甚至比故国还要熟悉的李贺明白,大汉越来越不可能灭亡西夏。而对幅员辽阔、兵多将广的辽国,更是毫无办法。大汉想要重夺燕云十六州,除非有神兵天降。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是汉人生性懦弱,不善于打仗?还是儒学禁锢,使汉人沉沦在礼教之下?抑或是因为大汉朝廷重文轻武,强禁军而弱地方?”李贺觉得这些都是原因,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哈哈,这些都是原因,但都不是主要原因。”野利荣和李贺的想法不谋而合。

“那什么是主要原因?”李贺问道。

“你知道的,并且是你一直想做的。”野利荣说着,走到李贺面前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略带歉意的继续说道:“也是我一直想做的。只是你没这个机会,而我的机会刚刚到来。”

李贺猛然回想起,二十多年前,野利荣对他说,他要做“千古未有之事”。李贺一直觉得野利荣指的是:创制西夏文字,丰富党项人的文化底蕴。

没想到野利荣竟然有着和自己一样的远大抱负。而自己的理想刚刚开了个头,就被野利荣破坏了。

此时,野利荣手握大权,朝堂内外再无一人可以牵制于他,就连皇帝也只是他的传声筒。秃头令,禁儒学等法令施行后,又将原本还对野利荣有些意见的党项贵族彻底笼络到他的身边。

天时地利人和,野利荣用了二十多年时间铺垫好的康庄大道,会将他送往任何他想去的地方。只是在这条路上,不知要埋下多少汉人的尸骨,而傀儡皇帝李明远李贺现在唯一在乎的人,是否会成为挡在野利荣前进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