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一章(1 / 2)复兴之门首页

7月,已经进入了盛夏!

史万民站在泡桐树副坝边上的树荫下,叼着一支烟,头上戴着一顶草帽,面色黢黑,已经完全像一位长期农作的老农了。

望着面前开阔水面上整齐的网箱,心里升腾起一阵的甜蜜感。

5月份刚到三和水库时的一穷二白,现在完全不见了。

在他的身后,一个崭新的鱼苗繁殖基地,已经在6月份就开始出苗。

四大家鱼目前为止,已经装箱700多个。

一栋三层办公楼拔地而起,旁边的员工宿舍,也已经人满为患。

自己手下早就是兵强马壮。

牛角寨来的几十位职工,保持了在山里面的勤劳主动,所有的事情,只要管理人员一安排,都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没有一个人会偷奸耍滑。

这些都只是面上的喜事,真正能够让史万民他们兴奋的,就是和西川水产研究所一起研究的“大口鲶”繁殖技术,可以正式宣布,获得成功!

这个项目是西川水产研究所85年得到的一个课题。

需要将野生的江河大口鲶实现人工繁殖驯化,这一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标志着,结束了只有野生大口鲶的时代!

接下来,大口鲶这一个品种,将会很快的进入普通人家的餐桌。

昨天,在渔业中心的鱼苗基地里,完全适应了人工饲料驯化的大口鲶“夏花”20万尾,已经被装到了70个商品网箱里,正式进入了快速养殖的时代。

史万民他们刚到三和水库时的5人,在这一段时间里,都更加的成熟起来,在养殖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独当一面。

再等几天,鱼苗中心将会有更多的大口鲶标准化鱼苗可以进入网箱,今年总共计划的1000箱鱼的投放就能够顺利的完成。

看着自己眼前这4万多亩的水面,估算着这些最多四个月就能够长到3斤左右的的商品鱼会带来的价值,史万民有点激动了。

到那个时候,一般的四大家鱼,一个网箱的商品鱼会达到5吨到8吨左右,算一下吧,在86年,农贸市场上,鱼的价格还是猪肉价格的两倍。

3元一斤的价格,5吨重就是3万元!

大口鲶就更贵了,20元一斤还找不到地方买!

朱光明看到史万民站在水边发呆,就走了过来,拿出一支烟自己燃上。

在目前的渔业公司里,就剩下老朱的任务最难了。

朱光明负责的饲料已经开始拖后腿!

这眼前装箱的鱼越多,他身上的饲料压力就越大。

一个15平方的网箱里,养殖了起码一万条“张口货”,一天必须要喂食5次!

这些gue会越长越大,越吃越多!

很快,一袋80斤的饲料整个投放到网箱里,最多一分钟,就被吃得干干净净。

还好,现在还只是鱼苗阶段,再等十多天,鱼苗普遍生长到了15厘米左右时,那才是投放饲料的高峰期。

黄川走时留下的钱,加上政府扶持的100万无息贷款,马上就要用完,这饲料的缺口,怎么解决。

朱光明望着史万民有口难言!

史万民一天的辛苦他是最知道的,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左右才敢睡觉,鱼苗期是最关键的,稍微有一点问题,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死亡!

史万民也知道,饲料钱,对黄川来说,没有问题,可是,这黄川到了羊城后,已经快40天没有联系过自己了。

这个饲料的问题,必须在三天以内解决!

史万民他们几位其实都是书生,钱这样的问题,好像始终都不愿意说出口,仿佛一说钱,自己就没有面子了一样。

等朱光明把烟一抽完,史万民下了决心,对他说

“老朱,我们马上到钟家桥去一趟,找一下刘春林会计,黄川离开时,曾经告诉过我,要钱找他。”

朱光明把嘴巴一撇

“老史,刘春林一直代管这我们的财务,他难道不知道我们这里到了最需要钱的时候。

为什么不早一点把钱拨出来,我是知道铁小的印花厂那边,这个月赚钱都赚疯了!

吗的,就我们在这里天天晒太阳,侍候鱼!”

“老朱,这话别乱说,财务上的事情不归我们管,我们这里也确实没有断过钱,人家赚钱是人家的事情,关我们一毛钱的事情都没有。

不过,都到了这样的情况了,我们该想刘春林提出下一步的财务要求了,走,我去开车,马上去找刘春林。”

“老史,你别急啊,你想过没有,这一次去究竟说多少钱?我们的那股饲料厂还建不建,这卖一吨饲料可是要2000多元钱啊。原来黄川不是说开饲料厂的吗?

你这次是不是把开厂的钱落实了,三和镇的镇长都在催了,这地皮什么的都给了,厂还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动,影响不好。”

“走吧,还是怪我,要早知道黄川一走就这么久,我应该早做计划。”

两人上了面包车,直奔钟家桥铁小印花厂。

刘春林坐在铁小的办公室里忙碌着,印花厂和其他几个单位的账越来越复杂,他每天必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查看一下。

整个6月份,刘百栋和徐学林就忙到脚不沾地,自己和他们见一面都很困难。

印花厂账面上的钱倒是越来越多了,甚至多到了在银行工作过的刘春林都不相信的地步。

一个小小的服装厂,居然能够发挥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见天从全国各地都要汇过来300多万的款项!

除开了成本和其他的开支,属于利润的钱已经超过了4000万,这是什么概念!

不过还好,刘百栋他们的账务一直就跟干净,从来没有发生过问题。

刘百栋的办公室里,徐学林正在和他争论着一个大问题。

“老刘,这黄川一下子快40天了,给你来过电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