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吉思汗死后,由第三子窝阔台一系继任大汗,但是窝阔台之子贵由死后,窝阔台一系失去了汗位。自拖雷后裔蒙哥当选蒙古大汗始,窝阔台后裔渐失势,海都作为窝阔台的孙子,即于此时分封至蒙古以西的海牙里。
忽必烈长期被分封到中原地区,接受儒家思想影响,积极准备汉化改革,这与海都等蒙古保守派格格不入。蒙哥死后,忽必烈受到汉族儒家士子支持占据漠南中原地区自立为汗,海都支持新汗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结果失败。但海都希冀大汗之位属于窝阔台后代,遂积蓄实力,联合钦察汗国,图谋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因为成吉思汗曾经说过,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因此他不断图谋反对忽必烈。
因为窝阔台汗一系密谋分裂蒙古帝国,企图侵夺忽必烈的汗位。忽必烈遂派察合台后嗣八剌返察合台汗国争夺汗位,企求引起西部诸王内乱,以便其集中精力完成灭宋战争。令忽必烈意外的是,海都虽然与八剌初亦激战,但旋即和好。海都统辖叶密立一带原属窝阔台和贵由的封地,于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发动叛乱,并建立了窝阔台汗国。随后,与昔里吉、乃颜等叛乱宗王交相侵扰西北地区,以致忽必烈不得不征调攻宋的伯颜军北上平叛。
至元五年海都一部游弋东趋,进入岭北,驰突蒙哥之子玉龙答失所统巴邻部众。这很可能只是偶然事件,但马上被驻扎在蒙古高原的忽必烈军队视为海都叛乱的信号。于是漠北的元军出兵,在北庭击败了反叛的军队,而且又追杀到阿力麻里,叛军逃至两千余里以外,忽必烈下令停止追击。直到这时,海都似乎还力图避免与忽必烈军正面开战,因此才会从阿力麻里西撤。海都的西奔,引起了当时的察合台汗国兀鲁思汗八剌的疑惧。八剌深恐海都就此西渡锡尔河,夺取河中,因此急忙出兵拦截,两军在锡尔河畔相遇,发生大战。八剌先胜,海都在获得术赤系诸王的援兵后再度出战,大败八剌。八剌军退至河中,预备整军再战。
为了避免河中地区的城郭遭到更大破坏,海都派遣窝阔台子合丹的儿子钦察去与八剌约和。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春,术赤兀鲁思、察合台兀鲁思和窝阔台兀鲁思三方会盟于塔剌思河。三方议定:互结为“安答”,河中地区三分之二划归八剌,剩下三分之一属于海都和蒙哥帖木儿,诸王各自退回山地和草原,不得进入城郭地区,不在农耕地上放牧牲畜,也不向城郭居民滥行征发,农耕定居区域的管理仍由麻速忽负责。为了增加八剌的牧场、土地和军队,将由海都派兵,援助八剌西越阿姆河去侵夺伊利汗阿八哈的疆域。
翌年春天,八剌便从河中西攻呼罗珊。伊利汗阿八哈在也里附近用计大败八剌军。八剌败退河中,不久死去。察合台孙聂古伯被海都立为察合台兀鲁思的新汗,察合台兀鲁思沦为海都的附庸。海都取得对突厥斯坦和河中的支配权后,对元朝的态度逐渐强硬起来,开始了与元朝在天山南北两路直接对峙和争夺。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命北平王那木罕开府于阿力麻里。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那木罕趁察合台汗聂古伯与海都不睦,发兵前往征讨。聂古伯死后,察合台第七子合答海之子不花帖木儿继位为察合台汗,不久也死去,八剌之子笃哇即位。此两汗均由海都援立。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廷设置畏兀儿断事官,增设斡端、鸦儿看等驿站。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正月,忽必烈连续下了三十四道追拘海都、笃哇金、银符凡的诏书。拘收的旨意和牌符更加激化了双方的冲突。大约在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夏季,窝阔台系诸王禾忽沿塔里木沙碛南缘进至蒲昌海一带,切断了元朝通向巴达黑伤山地的驿路。
笃哇和他弟弟不思麻率兵围攻别失八里,应当也在这时候。他们很可能是与禾忽分道征进,即沿天山南麓、塔里木沙漠北缘东袭,然后越过天山直至别失八里城,并一度攻占此城。之后不久,畏兀儿亦都护就从残破的别失八里南徙,移治于哈剌火州。针对海都、笃哇东进的形势,元廷派昔班出使海都,谕之罢兵。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七月,又诏安童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增援阿力麻里,助那木罕镇边。海都被昔班说动,退军并设置驿站;而这时安童已经率部攻克了火和大王的部落,将他的财物辎重全部占据。</n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