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章:红河托拉斯(2 / 2)明朝奸商首页

在华运交通公司的研发生产部门,每个月都会对外招标,不仅包括已经生产的配件订单,还有新研发出来的小批量订单。

但凡哪家工厂能在完成标准件的情况下,报价最低,质量最优,小批量订单合格率高的情况下,基本就能拿下后续的长期生产。

短短两个月,李崇文便在华运公司砸了不少银子,轴承研究室几乎都是大明最顶尖的铁匠,加上物理组学员们的实验论证。

在轴承还没搞出来的时候,便弄出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车床和钻床。

第一代的黄包车造价在四两银子,而且车轮并不是很耐用,李崇文每卖出一辆黄包车,都要垫二两六钱银。

第二代的黄包车在经过批量制造和实用后,通过收集的数据分析和改造,造价每辆降了二钱银子。

也就是说第二代的黄包车不仅更美观耐用,每卖出一辆他都只有垫二两四钱银,每辆黄包车都是提前预定的,售价二两还包半年的售后维修。

这个价格是制度组通过各种统计核算过的,如果售价高了,除去支付劳力和承包的费用,实际利润便达不到预期收益。

李崇文宁可赔本赚吆喝,也绝不能一开始就砸了自己百战百胜的招牌。

京师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公交和包车的出行,车辆的制造成本也会一代比一代降下来,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加,慢慢利润也会挤出来的。

除了黄包车,李崇文把四轮马车分成了更多工序,每个工坊和工厂分别完成一到两道工序。

从铁匠铺开始抓质量,所有生产厂家加一起足足有七十多家,这七十多家作坊和工厂既统一服从华运的生产调度,又是单独存在的。

华运公司只是他们最大的客户,也是最挑剔最麻烦也最守信的客户。

红河公司制度组提出来一系列的产品标准,不仅每一个单独的配件有严格标准,便是接下订单的工厂,也有各种奇葩规定。

李崇文想借华运交通公司开始打造一套红河体系,效仿资本主义中的托拉斯。

刚开始只是华运交通公司的四轮马车,很快华联百货公司的上架产品都开始制定出一系列的标准。

以前是工坊主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现在则是红河公司需要你做什么产品,你做出来的东西才能有价值。

红河工业区的各种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大批失去农田的农户,流民,还有被华联百货挤压到破产的匠户,都纷纷前往工业区找工作。

许多手艺精湛的匠户,或年轻胆大的职员,通过华盈公司的低息贷款,几个人便成立一家小作坊,专门给大工厂做一些小零件加工。

比如专门生产铁钉的小作坊,就是几个想自己闯一番名堂的铁匠合伙,凭借手艺领到几家工厂的订单,如今正准备攻克四轮马车上的螺丝配件。

如果能最低成本的做出标准的螺丝,一旦竞标成功,那源源不断的订单便能使这个几个人的小工坊,很快成长为几百人的大工厂。

除了四轮马车的螺丝配件,他们等于得到了红河公司的质量标准认可,很快就会有其他的上游工厂过来订购。

这些商人和工厂,都会紧紧的围绕红河公司,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条,随着红河公司的强大而茁壮成长。

(感谢独家记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