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春节过后是“春天”(1 / 1)荒原中的一棵树首页

领完80多块,张德民收拾好来时的行李和赵哥一起坐车来到了赵家,下车后在离村口不远的地方给几个外甥外甥女买了孩子们爱吃的泡泡糖、方便面之类的零食,又给每个孩子带了一个一吹就转的风车,尽管赵育辉多次不让买,说不挣钱不容易,不能老惯着孩子。但是张德民觉得家里桂芬和老母亲说得对,走亲戚串邻居,但凡对方家里有孩子的,不管礼多礼少,给孩子买个东西是个心意,不然实在心里过意不去。

在姐夫赵哥家和老赵一家人吃完中午饭,几个人拉着凳子坐在门口晒太阳聊了聊最近生活中的里里外外,张德民便骑着之前放在赵哥家的“飞鸽”牌自行车回家了。回到家中时,天已快要黑了,正好赶上了吃晚饭的时间。

手里多少有了些闲钱,又赶上孩子出生一两个月了,所以这个小年、大年过得分外地开心,张德民一家觉得比以往的任何一个年过得都高兴、都更有意义。过年春节去拜年,张德民、陈桂芬领着仨个孩子按着乡里的习俗,拎着着一个礼包,里面放着几包白糖和“九洲奇味葱油饼干”,将各家亲戚,不管是近亲还是远房亲戚,也无论平时来往得有多疏密,都走了一遍。毕竟按照乡里的习俗,不管家里是穷是富,对于新出生的孩子都是要另外多给一些过年的压岁钱的。而且凌初是个男孩子,圆圆红扑扑的脸蛋给他加分不少,自然比女娃更受欢迎。

过完春节和正月十五,张德民和赵哥又一起回到了原来的工地继续着民工生涯,恰好在夏初收麦子前,工地的活彻底完工了,这次干了3个月左右,领到了250块左右,这个款数对于他们这样的普通农家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对于改善家里的生活、用于家中的其他开支用户、种子农药也是不可少的。如果遇到收成不好,但是仍然需要按家里的田亩数来交完粮的话,这笔钱会是个补充,当然了这种情况谁都不希望发生。好在这几年虽然说不上是风调雨顺,但是至少无旱无灾,收成还是有保证的,这对于靠天吃饭、土地刨食的农家人来说,尤其重要,村里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包括张秀英都说,这都是平日里行善事、拜观音的结果。

随着小麦收完、稻苗插到秧田里,张德民又闲不住了。虽然他看着凌初一天天长大,越发地可爱,父亲天生的父爱本能让他想更多地和孩子呆在一起,但是他更懂得,孩子越来越大,以后上学等各方面的花费会越来越多,现在得趁他还没到用钱时把钱挣出来以备他用。

张德民联络赵哥,到城里又找了一个活,一来二去,两个人对于工地有了一些经验。赵哥和张德民都心里思忖着,只到工地上当民工,受苦受累不说,拿的只是血汗钱,要是遇上不要脸的无赖包工头,这血汗钱说不定还会打水漂。所以他俩准备下次不去工地找民工活了,直接和有需求的工地施工方联系,看看两个人能不能搭伙包个活干。但是张德民心里没底,他从小谨小慎微,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一怕包工程需要很多钱,自己筹不到这么多本钱,二怕没经验赔钱,又怕要不到工程款,最后被民工催债。赵哥的一席话让他决定跟着赵哥干,老赵从三个方面一一给出了他的说法。在老赵看来,所谓“富贵险中求”,想要赚钱,又不想承担任何风险,是不可能的。如果凡事畏首畏尾,那注定什么事也做不成。考虑到自己一个人干可能本钱不够,而自己的这位连襟又老实本分,两人合作不又产生什么纠纷,所以老赵非常想促成两个人一起包工地活这件事。为了说服张德民,老赵在说之前还特意想了想到底该怎么说才能打消老张的顾虑。随后,他对老张说,“你的顾虑我能理解,因为这样的顾虑我也有,而且是有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些顾虑,蒙着眼睛蛮干,不但会赚不到钱,反而会背上一屁股债。但是不能因为有风险,没经验,我们就不去做,毕竟不去尝试,永远不可能成功。没有经验,我们可以慢慢来,只要我们一步一步来,不期望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等我们有经验了,我们就可以包大活了。”,紧接着,他又说道,“我们本钱不多,只靠我们两家的钱是不够的,如果去向银行贷款,没有关系现在也是贷不到的,向亲戚借,我们两家的亲戚借,各自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估计也不成。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要做好包活的打算,但是现在时机不成熟。我们缺钱、缺经验,这些我们需要学,钱我们需要攒。我的意思是,我们再干一年,这一年一是为了攒本钱,二是为了攒经验,我们坚持再干几个工程活,每干一次就换个包工头,多请包工头吃饭,多和他们聊,看看他们是怎么找到活的,他们是怎么和施工方谈价钱的,怎么管理像我们这样的民工的。”

德民听完,对这位赵哥是越发佩服了,觉得跟着他干,即使赚不到大钱,至少应该不会赔钱。他立刻表示同意,此后的大半年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天,两个人在县城里又做了5个工地的活,这些活涉及到外墙粉刷、小型水泥道路施工等。一来二去,认识了不少同行内的包工头和工程会计,也认识不少有施工资质的老板,算是积累了不少业内的经验。有了这些,他们的干劲更足了,总觉得这样继续下去,一定会有一个自己期待的结果。

这个时候的张凌初已经快一年9个月了,种完冬小麦不久就快过2周岁的生日了。而凌初的大姐张梦梅已经7岁,在大队里上小学一年级了。二妮子张慧珍也有5岁了,虽然还没到上学的年纪,但由于孩子姥爷是个娘家大队小学的校长,就把慧珍寄养在姥爷家,跟着姥爷在那边上学前班,毕竟早些接受教育,早跑2年学校总归不是坏事。而凌初呢,快2岁了,已经独立学会走路,有时候还能小跑几步而不用担心他跌倒了。在家里,桂芬、老母亲、大妮子张梦梅都非常疼他,天天教他说话,他也天生聪慧,学说话很快,喊“爸爸”、“妈妈”、“奶奶”、“姐姐”对他来说已显得太简单了,他饿了都会说,“妈妈,我饿了,我想吃饭”之类的简单的句子了。现在每天张梦梅和桂芬都教他数数,目前数数也能快数到几十了。张德民回到家里,看到孩子成长得这么好,心里也特别开心,有时候他特别想把孩子带上,毕竟想到孩子已经断奶了,但是想到工地上干活没人照顾也没人教,就只好放弃了。看到孩子和家人处得如此好,有时候他倒担心自己经常在外,凌初长大后会不会和自己不亲近之类的问题,所以每次回家除了给其他2个孩子带些小礼物外,给凌初带的礼物总是多一些。张凌初也特别盼着爸爸回来,他总是对奶奶说,“奶奶,奶奶,爸爸啥时候回来啊,他回来,我就可以有大白兔奶糖吃了。我和姐姐又有风车可以吹了,上个风车被我们俩吹坏了,扇叶折断了”。

张德民看到家庭目前的景象,显得相当满意,他也更加坚定了在外面奋斗的信心。他决心为家人,为凌初创造更好生活而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