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征兆(2 / 2)高俅不踢球首页

“那什么,管家大人,我们把夫人和公子都给接回来了,另外还带回来一个义士,想让他现在府衙里面当个杂役,您看这事……”

李万话中所说的公子,自然是苏过还有高球这两个‘公子’,至于说那个武松的事情,不也是‘小公子’吩咐下来的吗?既然如此,干脆就一并说了。

平日里苏林并不拿自己当什么管家,可是听到‘义士’这么一个称谓,也是肃然起敬,“既然是义士,那么当个杂役是不是委屈人家了?”

“不委屈不委屈!不管怎么说,一上来就当个什么官儿的,不是让人觉得有裙带关系嘛!当个杂役正好,正好!”

李万心中将高球的‘小公子’身份坐实了,另一方面,却也没有替武松说太多的好话,毕竟自己都只是个衙役,上来找个人压在自己头上,搁谁谁乐意?

“哎呀!你看我这脑子!”没等李万说下去,苏林突然想起了自己老爷说过的话,一拍脑门,说道:“这是衙门里面的事情,你们想怎么做就按着衙门里的章程走,该怎样就怎样,我就一个老仆,不该过问这些事情的。你们忙你们的,我去请夫人入府。”

“行嘞!这事情就交给我们吧!”

眼看着苏林没有将事情揽下来,李万却是更开心了,这不是给自己在小公子面前露脸的机会吗?

苏林下台阶去迎接王朝云和苏过,李万和张千则是带着武松去衙门里面走流程。

高球一个人,小跑着来到了大堂之外,看着大堂两边坐着的那些人,心中很是感慨,谁知道自从北宋时候官员设置就如此冗杂了呢?交接个公文,竟然来这么多的‘通判’,真的是挺让人无语的。

正在与通判等人说话的苏轼,正好看见高球扒着门框边往里面偷看,心中一喜,叫道:“哎?干儿,你好了是吗?过来过来,让我看看!”

“嗯!”

两边有众多的‘通判’在看着自己,高球也是觉得压力山大,不过先生叫了,总要过去,哪怕现在他的头皮都有些发麻了。

等到高球来到了大堂之上,苏轼抱起他仔细的观察了一番,然后又拉住高球的小手为其诊了诊脉,这才松了一口气。

“呼!还好!还好!”知道高球没什么大事,苏轼松了一口气,将其放在自己面前的桌案上,目光扫视堂下诸人,很是随意地说道:“对了,刚才说到哪了?诸位继续。”

“是!大人!今年自从开春以来,杭州府内就没有下过雨了,虽然说靠着井水这些日子以来倒也没出什么大问题,可若是谷雨之后再不下雨,那恐怕今年可就要……”

一个满脸市侩之气的人站起身来,冲着苏轼行了一礼,接着忧心忡忡地说了起来。

等这人说完以后,就连苏轼的脸色也凝重了,“是啊!若是不下雨,确实是个大问题,到时候真要是有旱情出现,少不得出场乱子,可是你们也要知道,这等事情非比寻常,不是你们一两句话就能确认的。必须要反复核查,然后才能上报朝廷,不然谎报旱情,罪过你们不会不清楚的!”

“是是是!大人说的是!”

满脸市侩的也知道自己有些强人所难了,也不敢反驳,点头哈腰地就应下来。

不过,高球就是为这件事情来得,哪能就这样看着这件事情就这样被忽视?小脑袋一歪,看着苏轼,说道:“先生,我来的时候看见好多背着包裹的人,好像是跟我们一样,都是从外地赶过来的,先生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什么?有这种事情吗?这样的话,那可就……”

苏轼可是绝顶聪明的人,仅仅是高球这一番八竿子挨不着的话,却也是联想到了刚才所说的旱情上面。

自古以来,如果不是某地发生了什么大的灾情,那就不会有百姓成群结队地离开家乡,往外地跑的。不只是因为故土难离,更是因为出行不便。哪里会像现代人,每年都会经历上几次春运似的大场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