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在死前曾经向颉利可汗发去了求援信,虽然他死了,但是颉利可汗可没闲着,他立刻派自己的侄子突利率军南下,打算报当初子啊定远寨的一箭之仇!在接到军报之后,陈棱不敢怠慢,匆匆收拾行囊连夜率军起程北上,准备迎敌。
兵马集结完毕,众将领都以为陈棱会下令东进,以解被突厥攻打的州县之围,哪知陈棱却命兵马向北直趋大漠。众将领大惑不解,这陈棱是不是名过其实呀,他不率兵去解围又怎样抵御突厥呢众将领纷纷跑到帅营来质问陈棱,到底是什么用意。
陈棱见众将满脸疑惑,不慌不忙地说“假如我们去解那些州县之围,一来路途遥远,等我们赶到时,说不定那些州县已经失守,我们去了还有什么意义再者我们一路奔波,已成疲惫之师,倘与突厥人作战,他们以逸待劳,我们怎能有必胜的把握劳师以袭远,此为下策。现在我们故意大张旗鼓地往北去攻打突厥人的老巢,突厥人得知消息,岂有不救之理我们攻击他们的老巢,他们必回兵去救,如此一来不但解了那些州县之围,我们也能占据主动。此乃围魏救赵之计。”众将领这才知道陈棱率兵北上的用意,无不钦佩。
果然不出陈棱所料。当颉利得知汉军主力直奔他们突厥的老巢时,慌忙命令突利停止南侵,率军回救,两军相持于乌海。陈棱清楚,正面交锋,汉军很难是突厥骑兵的对手,必须先消磨突厥人的锐气。于是,他令汉军不得出战,只可坚守,等待时机。
转眼秋去冬来,双方僵持不下,汉军劳师远征,粮草成了大问题,尤其是北方气候寒冷,汉军大多是中原人,身体难以适应,军中病号渐渐多了起来,如不能迅速取胜,形势会越来越严峻。偏偏作为突厥前线指挥的突利也很狡诈,他见汉军不出战,便关闭了寨门,跟汉军打起了消耗战。
这日,陈棱请众将来帅营商议破敌之法。由于突厥人占据天时地利,要想迅速取胜很难。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时,只见一个年轻军官从容地向前禀道“大帅,末将倒有一计。”陈棱觉着惊奇,他朝这名军官上下打量一番,见此人长得英武魁伟,双目如电,不过却面生得很。这时,一员副将大声呵斥道“程亮,这里是帅营,岂有你这等下级军官说话的份,还不快退下”
原来,这年轻军官叫程亮,是一名年轻的参谋军官。他跟随自己的长官进了帅营,见众人对突厥人毫无办法,遂出来大胆献计。程亮遭到长官训斥,脸微微一红。陈棱摆了摆手,含笑问道“你有什么计策”程亮见大帅并不责怪,激动地说“前几日,末将巡卫军营时,抓到突厥人的一名细作,严加盘问之下,那名细作透露突厥人的粮道是经由金牙山运往乌海的。”
听到这里,陈棱的眼睛一亮,是啊,如能断其粮道,那么突利必将不战自乱。程亮接着说“大帅若肯让我带三千兵士,多备弓箭,埋伏在金牙山两侧,待其粮车经过时突然袭击。突厥人失去粮草,军心必定涣散,到那时大帅率军攻打,可获全胜。”
陈棱拍掌赞道“好计我给你三千精兵,即刻出发,务求速战速决。”程亮没想到陈棱会如此信任自己,大喜过望,得了将令,带领人马而去。
旁边的那名副将不解地问“大帅,此等重任交由一个毛头小子,是不是过于轻率”陈棱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此前包括唐军在内的中原军队,每次一提到与突厥人作战,将领们为何退避三舍不敢交锋那是因为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将领们尚未出征就胆已寒、心已怯,即使有再妙的计策也无济于事。虽然我们汉军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本帅观此人气定神闲,既然他敢于出战,只需略施小计,我料定突厥必败。”众将领恍然大悟……
程亮领着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神不知鬼不觉迂回到了金牙山。程亮四处一瞧,金牙山山势险峻,利于埋伏,他又从细作口中探知,突厥的粮车明日正午就会经过这里,他令兵士悄悄爬上了金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