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四七零章 皇帝不好当(1 / 2)寒门枭臣首页

腓特烈一世驾驭着这个帝国有惊无险的渡过了这一次的危机,但是能否驾驭着帝国再次渡过眼前的大劫呢?他心里也没底。

作为欧罗巴最为古老的国度,神圣罗马帝国始终在其间占据着一很重要的地位。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是962年至1806年地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君主制帝国,版图以日耳曼尼亚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原属中法兰克王国和勃艮第还有弗里西亚。

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其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自由城市,早期是皇帝拥有实际权力的封建帝国,

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

帝国统治者以罗马帝国和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自命,对外大肆扩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罗马教皇为争夺主教继任权发生激烈斗争,这不仅是争夺教会控制权的斗争,也是中央王权同地方封建分离主义势力的斗争,尽管如此,在整个中世纪帝国和教会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始终紧密合作。

帝国统治者为称霸欧罗巴,多次入侵意大利,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帝国的实力,霍亨施陶芬王朝统治时期,中央权力衰落,国内各地缺乏经济联系,帝国成为承认皇帝最高权力的各封建公国和自由市的不巩固的联盟。

法兰克尼亚王朝结束于1125年亨利五世的死亡,公国们并没有选出国王的血亲当国王,而是选择了洛泰尔二世,一位影响力颇大的老萨克森公爵。

当他在1138年去世时,公国们再一次把选择继任的目光放在了更有影响力的家族上,因此他们并没有选择洛泰尔偏爱的继承人,他的女婿韦尔夫家族的骄傲者亨利,而选择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三世,一位萨利安家族的近亲。

此事引发了两家族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冲突,康拉德剥夺了韦尔夫家族的财产,不过在1152年他死后,他的侄子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继位并与韦尔夫家族握手言和。

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统治者们越来越多地把土地借给家臣,腓特烈希望他们会比公爵们更可靠,这一新兴阶级最初是主要服务于战争的,他们后世骑士阶级的前身,也是帝国权力的根基。

霍亨斯陶芬王朝时期帝国的另一本质性变化是在隆卡格里亚建立的整个帝国的新秩序,此举一方面是要废除众多公爵的私人封地,另一方面也试图将皇帝的臣子们归于同一个合法的司法和公诉体系之下,这正是现代法制理念的前身。

另一个崭新的理念是新式城市体系的建立,由皇帝和本地公爵共同完成,这一理念的形成一部分是由于人口剧增,同时也是为了将经济发展重心放在重点地区,在以前城市只形成于古罗马的地基或主教辖区之上,包括弗莱堡在内的一些城市建立于12世纪,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很多后世城市的经济发展模板,如慕尼黑。

腓特烈于1155年被加冕为皇帝,他强调了帝国的罗马性,部分上是为了证明皇权独立于教权的合法性,1158年在隆卡格里亚举行的帝国大会根据东罗马帝国的民法大全再次声明了皇帝的各项权利。

皇权自主教叙任权之争以来一直被当作与王权同等来看待,不过在隆卡格里亚首次被枚举罗列出来,这一广泛的权力范围包括筑路、制定关税、铸币、惩罚性收费和公职人员的任免,此举意义深远。

腓特烈的政策主要针对意大利,他在北意大利与一些日益富裕和独立的城市发生了冲突,尤其是米兰,他也由于支持一位少数派候选人,反对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卷入了与罗马教廷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