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2 / 2)崔门嫡女首页

明章帝坐在上首,拿着侍臣递上来的折子一一看了,放下折子,在心里松了口气,常年绷着的脸放松下来,难得地开怀大笑几声,振臂一呼:

“我大楚得天庇佑。天威浩荡!”

在战事初起之时,大楚尚未做好应战,短短几日接连失了数十个城池,大楚的民众慌惧不已,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十年前大楚输于夏国的惨剧再次上演。

他们又怎么知道,两国兵力相当,就连后援的粮草也都充裕着,战时速战不得,生生拉长了许久,前线一时又胶着起来。大楚对日渐强盛的夏,也有些力不从心地怯了,胜算细较起来,其实并无几分。

自三月战起,至今日十月,已过了大半年。

竟等了大半年才等来这样一份大捷!

“皇上呈天运,大楚得天庇佑,天威浩荡。”众臣跪下身来,跟着高声合道,有些都忍不住地洒下泪来。

长战使人疲。长时间的战事不仅拖垮了战士和军队,更使整个国家和朝堂众臣都陷入身心的疲惫。

这么久了,除了日日关注着前线的朝堂弄权者和军中将士家眷,少有人盯着胶着没有进展的前线了!

“三皇子帮朕解了忧急。赏!前线有功的将士,朕都给记着。等着大军归来,朕重重有赏!哈哈哈!”

看着殿上一扫往日压着的忧虑,山呼万岁的场景,明章帝拍着龙椅欣慰地大笑出声,面上闪着不加掩饰的喜悦,僵持了大半年的战局终于有了进展,他显然也是龙心大悦。

“八王子何在?”

“禀陛下,八王子正在押解进京,三皇子亲自护送,隔个日就到京都了。”地上跪着的士兵高声回答。

“好!好!好!”

一连三个好字,可见君心甚慰。三皇子一派的朝臣霎时跟着笑弯了眉眼。

随军三位皇子,三皇子先拔得头筹,自然有人欢喜。散了朝,刘贵妃的娘家父亲刘大人身边已围满了恭贺的官员。

“刘大人,您这外祖当的好啊。”“三皇子如此有为,又得皇上看中,前途……那可是……”“……”

被簇拥着的刘大人果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面色红润,长眉飞舞,圆圆的脸上笑出一脸褶皱。

瞧见了刚从大殿出来的王丞相几人,还颇为挑衅地绽出一抹得意的微笑。身旁簇拥着的官员到底在王相积威下久了,不愿夹在两人中间,告辞一声便匆匆溜了。

看着刚刚还在围着他阿谀奉承的同僚们看到王相舅躲闪着眼神瞬间消散,刘大人眼底的愤恨和狠厉一闪而过,一群趋炎附势的小人!

侧过身来面对王相,又换成一副笑脸。微胖的身材和带笑的圆脸,看着倒是纯善和软。

“王大人,程大人。”王相和户部尚书倒是还得了一句问候,其余两人官职不高,就没那么好运了,恭谦行礼也只得了个下巴。

王丞相看他一眼,是无比藐视的姿态,彷若压根就未把他看进眼里,只点了点头就错身而过,没有丝毫跟他攀谈的意思。

旁边几人也并未停下,见了一礼就大步流星地跟上了王相的脚步,刘大人倒被忽视个彻底,在他们身后瞧着他们的背影半响,阴测测地笑出声来。

“大人……”被忽视那两人中有一个年轻一点的有些被身后那刺人的眼光咯地背疼,看着步履从容的王相,有些担忧地唤了一声。

这两人都出自青州书院,也是近几年才入的仕途。二十多岁的马文彬还是明章十二年的状元。另一个年长些,才学极佳,入仕之途却坎坷,王相给了庇佑,通过恩荫才入的朝。

王相未说话,年长的樊维就知分寸地拉住了他的袖子,截了话头。

户部尚书满意瞧他一眼,笑眯眯地出了声,声音掩不住的直爽,对刘家的轻视和瞧不起也一点不藏着:

“小人得志,你们且看着,看他还能笑到几时。”

明明是差不多的模样,户部尚书程宜也是微胖短小的身材,笑着的和善面容,却与那假笑着的刘大人相去甚远。

听得程大人的爽朗话语,马文彬微微放下了担忧,走了几步,又自嘲地笑了起来。

两位大人经历的多,心态沉稳,不过一个刘家,哪里能跟王氏相抗衡。刘家人的姿态,他都瞧不上眼。更惶论王相了。是他多虑了。

眼瞧着都到了宫门口,即将登上各自马车散去的时候,两人忽听得一路沉默,稳如泰山的王相嘟囔着说了句:“放心罢,宸儿连老头子都算计得过,可是不会……”

不会怎样,到底声音太轻,一点没听清楚。那般骄傲又不屑的姿态倒是难得一见,令几人都险些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