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百五十九章陪同解释(1 / 2)都市之玄武分身首页

车子缓缓的停在了夫子庙,虽然外面还在下着雨,但是夫子庙里面依旧灯火阑珊,仿佛里面是人间仙境一样。

自明代开始,秦淮河畔灯火之盛天下双无,仅秦淮灯彩的品种就逐渐地发展到两三百种之多。即使在端午节等其他一些节庆,张灯结彩景象也高潮迭现。

而秦淮河畔流光溢彩、桨声灯影、歌舞浪漫等繁华盛况,也引得历代文人骚客、名士才子缱绻逗留,吟咏不绝:“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明灯初试九微悬,瑶馆春归不夜天”、“两岸红灯射碧波,一支兰桨荡银河”从流传下来的戏剧、以及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文艺作品中,窥见到当时秦淮及南京灯火盛况的社会画卷。自此,每逢农历新年,元宵前后,秦淮河畔处处张灯结彩、歌舞狂欢,一派欢乐祥和、繁荣热闹的节日景象,秦淮灯会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亦随之蜚声天下。

满清入关后,这一地方习俗基本得到延续和发展,文学名着红楼梦中就多次描写元宵节的观灯盛况。每年元宵节,夫子庙一带人涌如潮,锣鼓喧天,其灯火之盛比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中旬,清朝湘军攻入南京,城市设施受到很大破坏,元宵闹灯习俗受到很大冲击。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意欲恢复昔日繁华景象,便疏浚秦淮河,重建部分夫子庙建筑,使灯会习俗再度恢复。当时的徽州商人制灯非常有名,称为“徽州灯”,他们曾组织盛大的“提灯晚会”,甚为热闹。

另外当时驻扎在南京的湘籍军人所扎制的龙灯也很有名,丰富了灯彩的种类。

民国时期,当时的首都志中有记载:“灯市以笪桥、评事街、夫子庙等处为盛。”但由于国家长期内战,灯会场面一度受到很大影响。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南京,战火使得夫子庙古建筑群遭到破坏,灯会风俗一度中断。直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后,夫子庙地区才偶然有少量的花灯贩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后,由于国共内战,通货膨胀严重,普通民众无力再赏玩花灯,因此元宵节张灯、观灯习俗几近消失。

长期以来,元宵佳节在南京一直就是以灯为俗、用灯造景和借灯兴舞的传统岁时节日,也是每年四季中唯一的“狂欢节”。举办灯会之时,灯火辉煌。

广大民众也会打破常规“家家走桥”,在富饶丰沃的自然与人文土壤上尽情地赏灯、玩灯和闹灯,祈求丰衣足食、身体安康、爱情美满和子嗣绵延,以各种民俗文化行为表达自己的身心愉悦和美好愿望,灯彩构成了南京传统习俗风尚中特有的文化景致。“老南京”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张灯,等于没过好年。

秦淮灯会作为南京地区重要的民间文化内容,也是一种民间社火形式。灯会上还展示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等南京民间艺术,以及歌舞、曲艺、杂耍娱乐活动。广大民众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在秦淮灯会时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诸种形式不断地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