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6章 混杂的局面(2 / 2)唐诗剑诀首页

三、购买的麝香、生铜、荒丝等下西洋物资及铸造的铜钱,交由所在地方官库收购,其余未采买者全部停止。

四、采办苏杭等地的诸色纶丝、纱罗、段匹、宝石、物料、颜料、磁器等全部停止,经办人员立即起程回京,不许借此为由科敛害民。由于郑和尚在旧港,朝廷令正使太监王景弘率下西洋官兵赴南京镇守。

洪熙元年1425年二月,郑和自旧港回国,获悉了国内的重大变故。

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使郑和心情十分沉重。

郑和心有不甘,立即前往皇宫面见新皇帝朱高炽,痛陈下西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力图说服他继续将下西洋事业进行下去!

依郑和之说法,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也就危险了。我国远洋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敌不敢觊觎南洋!

郑和的海洋观念与现代海权观基本相符,比近代海权论的倡导者、美国人马汉的“海上权力论”要早近五百年之久。

郑和的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规劝,并未使朱高炽改变初衷,恢复下西洋行动。

但下西洋船队和主要官军建制则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没有被遣散。

不久,郑和被任命为南京守备太监,他率领着下西洋官军担负起守备南京之责。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实行南北“两京制”,南京作为陪都,又称“南都”。作为明王朝的根本之地,朝廷委任重臣担任南京守备,担负镇抚之责。

南京守备的设立始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初无内、外之分。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正式任命南京守备,并分为内守备与外守备,其中襄城伯李隆任南京外守备,郑和、王景弘任南京内守备,即守备太监。

郑和作为南京守备太监,总领南京守备及参赞机务,兼领中军都督府事务,是明朝南京内十二监之首司礼监的“外差”,在南京官员中是一个重要职务,只有获公、侯、伯爵位的大臣才能担任,而郑和有侯爵爵位,正可担任此职。

不过,由于南京的特殊地位,明仁宗朱高炽任命郑和时,要求他与王景弘、孔和卜花、唐观保等内监共同管理官军内部事务,外部有事则须与主持南京政务和守备事务的南京外守备襄城伯李隆、驸马都尉沐昕等商议。

实际上郑和虽为南京守备太监,但权力是有限的,在处理内外事务时要受到各方掣肘,其地位和权力也在外守备李隆之下!

但因锦衣卫指挥使王九的强力介入,却使局面变得有些微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