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完美犯罪?(2 / 2)天下皆凶首页

“孙队,你哪儿有没有发现什么线索。”方磊问道。

“没有。”孙队冷冷的说道,便低头朝着办公室走去,方磊望着孙队远去的背影不禁摇了摇头,他心理清楚孙队只是不想说而已。方磊心想,自己明明没有做错什么,却招来这么大的仇恨,人心可鉴啊。

接着特案组几人兵分两路,小周和小东对吴红军进行问询。方磊想要去再问问秦雅和胡海云,他想搞清楚,究竟是不是有人在刻意引导他们。

方磊将两人请到了刑警队会议室,目前两人虽然有作案时间,却没有证据,只能进行简单的传讯。

“你好,两位,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希望你们能够积极配合,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明白吗?”方磊替两人接了两杯水说道。

两人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我想问,两位被关在那间房间里,没有想过出去吗?”

“想过,我记得我发现被关在房间里的时候,我砸过门,砸过窗户,可都无济于事。”胡海云说道。

“我当时怕极了,一片漆黑。”秦雅说完,捂着嘴,此时她的眼里早已饱含泪水,这应该是她这一生最痛苦的记忆吧。

片刻之后,秦雅继续说道:“我以为我会死在那里,还好有她。”

“她?她是谁?”方磊皱了皱眉头。

“就是死的那个女生了,是她在一直安慰我们,告诉我们不要放弃。一直在和我们讲故事。”秦雅说完,捂着嘴哭了。

“是啊,那个女孩子挺坚强的,那时候我几乎崩溃,她让我多想想我的家人。”胡海云叹了口气说道:“这么好的女孩子,怎么就死了。”

“警官,我和那个女孩子根本就不认识,人不可能是我杀的,你要相信我。”秦雅哭着说道。

“警官,人也不是我杀的,我也不认识她啊。”胡海云急忙说道,似乎落后一步就要成为怀疑的对象似的。

方磊心想,这孙丽丽究竟是何许人也,在那种环境下自己没有崩溃就算了,居然还有心思安慰别人。

“你们还记得她说过什么话没有?”方磊问道。

两人想了想。

秦雅开口道:“我记得我很饿,饿的抓狂,然后那个女孩子告诉我很快就有人来救我们,叫我们坚持坚持。果然,天亮了以后就有人来救我们了。”

方磊想象着,一间漆黑的密室,只能靠着窗口的小缝隙判断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们大声地求救,用尽办法也打不开那扇门,黑暗就像魔鬼一般吞噬着他们的内心,两人接近崩溃,只有孙丽丽耐心的安慰着这两个人。这个画面怎么看也不符合常理,一个女孩子,怎么会有这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耐心。再者说,她怎么就能知道一定会有人来救他们?

“你是早上发现手机有了信号对吧?”方磊疑惑的问道。

胡海云点了点头:“那几天手机一直没信号,只有那天早上,我发现我的手机突然有了信号,就急忙给我的队长打了电话让他来救我。”

“你的手机呢?”方磊问秦雅。

秦雅回道:“我被关进那间屋子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手机不见了。我们几人只有他有手机。”秦雅看了一眼胡海云,也许这就是秦雅怀疑胡海云就是凶手的原因。

奇怪,方磊心想,如果说秦雅的手机是被凶手所拿走的,可他为什么不把胡海云的手机一起拿走?能制造这种密室杀人手法的凶手不可能这么马虎。

现在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秦雅和胡海云联合起来杀了孙丽丽,然后共同编造了这个谎言。如果是这样,那房间里只有三人的痕迹那也说的通了,可门外的大锁是怎么挂上去的,凶手难道还有第三人?

第二种可能,凶手并没有打算杀秦雅和胡海云,他可能为了某种目的将两人绑架到这间屋子,还刻意留下来胡海云的电话,至于为什么胡海云的手机只在案发早上才有信号,方磊推测凶手可能是用了信号屏蔽器的原因,这样就能让胡海云在凶手想要的时间打出去电话。可密室的作案手法方磊还没有头绪。还有孙丽丽为什么能够那么沉着冷静?难道说她认识凶手?

或者说在密室和两人交谈的人根本不是孙丽丽本人?而是凶手之一?这样来说的话凶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凶手想杀孙丽丽直接杀掉就好了,干嘛费这么大劲把两人绑架到这里?还刻意安慰引导他们?如果是这样,那证明房间里一定有第二个人,那为什么没有那个人的痕迹?

难道真的存在完美犯罪?

如果你知道罗卡定律,就知道其实不存在完美犯罪。法证学的开山大师埃德蒙罗卡曾提出一个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简单来说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凡有接触,必有痕迹。也就是说只要有接触就必然会留下痕迹,即便是做过人为的清理。从现代科技来看,不仅仅限于现场实际接触,也包括其他媒介接触,例如:网络聊天、邮件往来等。这句话在实际案件勘查中,被业内人士视为公理,并成为法庭科学,特别是物证学的基础。

这么说来,即便是第二种可能性,那一定会有线索或者痕迹,只是现在没有发觉。有人说,犯罪的成本大于警察破案的成本便可以称作完美犯罪,这类话可以说是无稽之谈,警察破案不仅仅只是为了法律,为了给受害人一个公道,更多的是震慑,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你敢犯罪,我不管付出多大成本我都要将你绳之以法。

现在凶手的作案手法和作案动机都不明确,方磊推测,或许只要破解了凶手的作案手法,那么关键证物就会浮出水面,这样一来,那扇大铁门是关键的证物,凶手是怎样制造的“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