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6章(1 / 2)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首页

美国政府对于苏联插手华夏的北伐,也是很不满意的,因为按照美国政府的理解,直接插手华夏的政府权力分配,就等于是苏联再次举起了对外扩张的大旗,这是和当初列宁与欧美各国形成的默契是不符合的。美国政府现在是不主张直接干涉华夏内政的,采取的是支持和引导。

于是宁汉合流之后,常凯申选择下野,也是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法的体现。因为支撑一个政府能够顺利运作的关键还是财政收入,华夏与美国不同,美国采取的是国家向银行团发行债券,然后由银行按照债券的额度,发行美元钞票,但华夏不同,华夏现在并没有坚实的黄金储备,直接发行钞票的结果就是直接的通货膨胀,纸币贬值而大洋坚挺。

对于华夏来说,子清末开始,白银或者大洋就是主要的货币,但华夏的白银主要来自于当年的西班牙和后来的墨西哥的输入,所以民党政府作为后起的nn手里掌握的并不多,一旦被江浙财团切断了大洋的供应,民党政府就无法运作下去,甚至就连军饷都发不出来。

整个1927年的华夏实际上民党政府都是在不断的痛苦的磨合当中,不仅要应付红党和民党的决裂,还要应付北方加入国民革命军的两大体系西北军的争权夺利:冯焕章和阎百川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何况还有兵力雄厚、得到了日本人支持的张宗昌和奉系张雨亭。

而亨利也在提前布置在山东和东北的潜伏人手。

这几年亨利大量招收了山东地区的年轻人,虽然令日本人很不爽,但是对于青岛也是没有任何办法,封锁是绝对不敢的,何况山东毕竟是华夏的山东,不是日本的山东。盘踞山东的张宗昌虽然受到日本人的支持,但此人和张雨亭一样,对日本人是即利用,也抗拒,总是若即若离,不断从日本人那里拿好处,却对很多日本人的要求推三阻四,不认真办理。

所以,在对待青岛美军的时候,张宗昌就表示,你们日本人都没有办法,我就更没有办法。而对于这些年美国不断招收山东青年去美国当雇佣兵,张宗昌也是采取了一些劝阻的办法,什么父母在不远游啊什么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亨利对于派回国内的山东老兵,也是准备提前给予特别的训练,但这个训练是由情报委员会来进行的。这些关于如何进行侦查、收买、跟踪、反跟踪、传递以及情报分析的训练,也是要精心挑选合适的人进行的,并不是所有的老兵都适合,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些人就适合直接作战,有些人就适合经商一样,亨利这几年也在不断地筛选这些华人士兵。

不仅是山东地区招收的雇佣兵,从两广、云贵川招收的也一样要经过筛选。

从亨利回到美国后,这项工作就开始了。

对于两广和云贵川的老兵,他们回国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强这五省的后备役建设,同时也是回家养老的一种对待,在国外奋斗多年,回到故乡也可以凭借腰包里的钱和手里的n,赢得地方上的尊重,而原来的战友之间的互相帮衬,也会迅速在他们的老家形成一股力量,站稳脚跟,官方给予的后备役方面的身份,也更利于团结民众,加入军事训练同时还能帮助选拔合适的新的兵源,这是一举三得。

而山东的老兵回去,亨利会让他们回到家乡举办团练一类的地方武装,保家为民,同时还可以与现在比较活跃的红党发生联系,为将来的敌后抗战做好准备即使将来年龄大了,也可以为美军的海上补给提供时间、地点,以及联系抗日军队的运输。当然,他们同样会承担继续输送合适的兵源的工作。

衣锦不还乡,又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到美国,来到亨利的麾下成为战士呢。再说,亨利也需要吸收有一定文化的青年人增加那些技术兵种的数量的无论是飞行员还是潜艇兵和水面舰艇部队,有文化和没有文化的兵需要训练的时间是不同的。

华夏未来更需要有文化的技术兵种,尤其是空军。不管是飞行员,还是地面的飞机机械师,都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别看华夏士兵来到美国后,学习速度惊人,但要知道亨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招收这些人的。这些人里第一批到达美国的,到现在已经5年了!也不过是可以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书面报告的撰写依旧有很多专业词汇没有掌握!这就是从头培养的弱点。

这些老兵回国后,至少英语会在他们的身边开始普及,对于未来华美两国的军事合作也是作用很大的嘛。要知道原时空中,给华美合作提供的英语翻译很多都不是军人出身,很多属于军事用语的词汇的翻译并不准确,但是有了这些军队出身的老兵,这种交流就会简单很多。

最关键的是,很多时候,华美两官对于战役的部署往往会有很大的分歧,就比如华夏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史迪威就对华夏军队的部署很不满意,在受到英队的影响下,不仅屁股坐歪了,而且对战役的安排也是经常否定华夏军官们的想法,执意要按照他自己的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进行,但如果和史迪威交流的翻译本身就是受到美国训练出来的军人出身的翻译呢?至少史迪威对于毕业于弗吉尼亚的孙立人还是很满意的。

要知道史迪威并不是一个笨蛋,只不过是他认为当时的远征军里的华夏高级军官在资历和受教育的情况上,是不够资格的,因为史迪威接受的是美国完善的军事教育以及进修体系,而民党自办的军事教育,尤其是黄埔军校也只不过是基础军校,毕业生呢,最多就是连营级军官的水平,所以史迪威对于没有经历过美事教育体系的华夏军官就产生了轻视。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华夏军官的判断,就会被史迪威忽视,然后就导致了史迪威犯下了重大的判断错误,十万远征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但是如果给史迪威提供判断依据的是受到美国高级军事教育的归国老兵呢?史迪威还会不会产生同样的轻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