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腰带玉佩的男子来到了张正道身边,朝着张正道微微弯腰之后,带着微笑开口,眼睛好奇的打量着张正道,能做出这样的诗,在他看来,绝对不是普通人。
张正道一听不禁头疼,他只是看到这满山的桃林,忍不住背了一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的一句,没想到却又引起了别人的误会。
“施主说笑了,这是贫道一个朋友所做,唯有这一句,至于其他的,都还没有下文。”
这种事情本来就说不清,所以张正道只好抬出了自己的‘朋友’,一如当初敷衍正和一般。
“原来如此,看来道长的朋友肯定也是才学惊人之辈,可惜我等无缘一见。”
男子脸上露出了惋惜之色,不过对张正道却还依旧客气,并没有因此而轻视,反而开始自我介绍。
“道长,在下崔元,不知道长如何称呼?”
崔元朝着张正道行礼,同时跟他一起过来的几个人也纷纷开口向张正道问号,此时已经傍晚,他们也即将下山,因此就与张正道一同前行。
一路闲谈之下,张正道对几人分别有了了解。
“道长,这里叫做下元镇,隶属于南京管辖之内,不知道道长是否方便来家中小饮一番?”
到了镇里,崔元热情邀请,心中还在想着张正道念出的诗句,既然张正道的朋友能够做出这样的诗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必张正道也是饱学之士,因此起了请教之心。
一路走来,崔元礼数周全,又处处透露着学识,因此张正道也起了相交之心,更何况此处人生地不熟,他也想向崔元了解一番这南京的风土人情,也当作这一路的历练。
“盛情相邀,不敢推辞,请!”
剩下几人也纷纷出言,称回家报了平安之后,再到崔家小聚,然后便纷纷与张正道和崔元告辞。
“父亲,父亲,孩儿回来了。”
崔家是下元镇的书香门第,从崔家有史以来,历代都是读书人,家中还曾出过进士,因此家境还算不错,也正因为如此,崔家对于读书人很是友好,崔元的父亲在知道张正道之后,也热情相待,交代厨房准备了一桌好菜。
很快,桃林中的几人先后到来,与崔元的父亲崔思见礼之后,就来到了后院寻找张正道。
“昌和,你来了,快,先坐,我正跟道长请教呢,你也坐下听听!”
柳昌河是最后一个到的,见到他的到来,崔元明显很高兴,一个劲的招呼着,张正道微笑着点头,对于崔元的人品和风度很是认可。
接下来自然是相互讨教的时间,张正道凭着现代的知识,口舌之间尽是人间至理,让几人心悦诚服,不知不觉中,天色暗了下来,等到万家烛火升起时,一桌酒菜也已经备齐。
就在夜幕降临之时,几个穿着黑色夜行衣的人在山林间快速移动,朝着下元镇快速靠近。
“秀春,他在何处?”
几人在下元镇外停住,一个一直远远吊着张正道的人正在此处等候。
“他进了崔家,今晚可能会在崔家过夜,我们是否动手?”
秀春说出了自己的所得到的消息,然后征求着几人的意见,他跟着张正道来到下元镇之后也没有闲着,反而乘着这段时间打听了一番崔家的底细,在他看来,崔家只是一个官宦之后,并不能让他畏惧。
“事不宜迟,迟则生变,而且此处已经超出了扬州的管辖范围,在此动手,再合适不过了。”
为首之人冷冷开口,掀开了挡在面前的黑布。
“圆空大师,我看还是等到子时吧,这样更加隐蔽。”
另一个人开口说道,圆空点头说道:“就这样办,子时一到,就是张正道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