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他文科是全面不行,地理也不行。就这水平,凭什么跟我杠。
——————————
重头还是英语,我吭吭哧哧地教啊,就是教不动,其实确实是因为我太不懂教育学,但当时没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感觉就是:如果你有一道数学题不会,你找来菲尔兹奖得主给你讲,估计越讲你越蒙。最好是找你同学给你讲,最好还是昨天跟你一样不会,今天刚学会的那位,保证能给你讲明白。
根据上面的类比,我在自比于菲尔兹奖得主,虽然有点夸张但还好,不是我英语好,而是跟他比实在太好。我去之前准备的都是初三英语语法,去了以后发现,孩子的问题非常基础,根本谈不到语法,而在于记不住单词,阅读理解根本看不懂,丢分严重。
我给他做了记忆卡,给他讲词根词缀,发明许多谐音帮他记忆,成效不大。
出于责任感,我很苦恼,后来他自己跟我分析了原因,大概意思是他有祖传的语言能力缺陷基因。比如,暑假回了趟老家,再回来,他就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变回普通话,而一般人通常可以自如切换。且他意识不到自己在没在说方言或者有无口音,除非刻意关注,最后之所以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上次回来后跟同学说了句“你别削发(说话)”,同学真心听不懂,问了他,他才知道。
鸣鸣爸爸也有类似现象,他用的不是方言、不是普通话、也不是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而是几个字不标准、另外几个字标准的普通话,比如【郭嘉(国家)】【郭年(过年)】这样穿插着来。也时常直接将方言里才有的词组直接换成普通话发音说出来,比如【不理光差(不然容易破)】和【白仍弄乱了(别弄乱了)】。
这位爸爸是高级桥梁工程师,鸣鸣的理科也很好。据此我大概可以明白,这家人属于理科头脑,偏科严重。
按说,他在英语上应该会比较安分,不会老想着如何挑战我。
然而并不是这样。
有天他问我:你知道Box什么意思?
我说盒子。
他眯起眼睛一笑,正要张嘴,我接着说,还有拳击的意思。
我以为这一回合结束,又听见他问:那你知道safe是什么意思吗?
我说安全。
他说还有一个意思,保险柜。然后眯眼一笑。
我说谢谢提醒,还真是忘了。
——————
后来一次我去,他刚跟父母干了一仗,在屋里哭。他妈妈敲门说:老师来了,开门让老师进去。然后悄悄告诉我进去抚慰孩子一下。
我当时立刻想起一些影视剧里的桥段,类似于孩子在脆弱的时候,继母给与关怀,从此孩子接纳了继母,两人不再剑拔弩张……看来今天,在这个类似的情境中,我也要去治愈一个孩子脆弱的心灵了。
现实往往比电视剧来的更加直白硬核:孩子是脆弱,但更多的是情绪失控,当然不会按我想象的套路走,我不合时宜的出现只让他感觉父母阵营又多了一个人,对他更有压倒性优势。
我就听见他吼:给她钱,让她走,不让她教了,她连safe,四个字母的单词都不认识,不让她教了!
我吓了一跳,立刻就想解释,但意识到不是一句话的事,大约需要三句,焦头烂额的家长应该没心思听,且似乎也并没有采信他的话。
——————
家长很通情达理,并没有因此解雇我,后来是我自己不干了,因为孩子的英语确实没什么提高,我脸上也挂不住。
现在回想,鸣鸣其实是个很可爱的孩子,所有的行为也都正常,算不上熊。只是当时我也是年少气盛,非要与小孩子针尖对麦芒,自诩大人,其实幼稚极了,弄得孩子逆反心理更重,自己回宿舍也常气得不能行。
辞职后,在宿舍算我一共挣了多少钱,算下来是不到两千。
室友笑得不行,说:都是晚上出去上班,人家躺着你坐着,人家笑着你气着,人家出一次工比你半年挣得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