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巫就是巫,巫在先秦时地位很高,此后逐渐下降,到了汉朝,已与百工、商贾一起被排除出了“良家”之列,沦为不齿於“齐民”的卑贱之人。虽然如此,巫在民间的影响仍然很大,周澈等行经之诸郡,所见之淫祠便皆是由巫在主持的,所以李广能“妖言惑众”,聚集党徒,而张角更厉害,借天下接连大疫之机,广为传道,弟子信徒遍及海内。
所谓“广为传道”,是说两汉之时的巫其实就是道教的源起,这个时候的巫和原始的道徒是很难区分的。比如张角,传的是道教之经典太平经,可拜的却是中黄太一。中黄太一是神名,即“天帝神师黄神越”,两汉之人认为“黄神越”是天帝的使者,对这个神的崇拜很普遍,汉人死后陪葬的镇墓瓶、镇墓文里常有“黄神越章”这样的称号出现,而这些镇墓瓶、镇墓文是巫做法后留下来的,也就是说,黄神越是巫信奉的神,张角也拜这个神,可见巫与道教之关系。
另外,妖巫李广自称“南岳太师”,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两人自称的名号里都有一个“师”字,这个“师”指的其实就是“黄神越”,也即中黄太一。黄神越是“天帝神师”。由此也可见,李广虽为妖巫,张角虽建太平道,然此两人实则一脉相承。
而至於海贼张伯路,虽被称为海贼,可他却自称“使者”,这个“使者”其实说的也是“黄神越”,“黄神越”不但是天帝神师,而且还是天帝使者。这个月刚被朱儁和南阳太守秦颉斩杀的张曼成自称“神上使”,这个“使”和张伯路自称的“使者”一样,亦是指“黄神越”。
换而言之,可以这样说,李广、张伯路的两次造反实为此次黄巾大起义之先驱。
桓玄将这些话讲给徐康,徐康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这黄巾贼乱原是早有根源啊。”
荀攸对这些话题不太感兴趣,在桓玄详细解释给徐康听时,带了两个兵卒去到远处田中,这时折转回来。周澈问道:“作甚去了?”
荀攸回头遥指,说道,“我见那里墙倒屋塌,过去看了看。”他手指指的地方有一堆废墟,大略可以看出原本应是个屋堂。
周澈“噢”了声,随口问道:“是此地的亭舍么?”
荀攸摇了摇头,说道:“砖石废墟之中,见有被焚烧的痕迹和被烧得只剩下一截的乌黑木像,应是个淫祠,大概是被本地黄巾贼烧毁掉的。”
张角的太平道是个一神教的信仰,只信拜中黄太一,所以对信拜别的神鬼的淫祠常有破坏之举。不过这也是因地而异,颍川、汝南、东郡诸地刚起事不久就受到了皇甫嵩的雷霆打击,故此这几个郡的淫祠被毁坏得不严重,而冀州是张角的地盘,甘陵又离巨鹿不远,这里的淫祠就被毁坏得很严重。
周澈心中一动,想道:“要说起来,汉室平定黄巾不但是统治阶级在镇压被统治阶级,也是士族信奉的儒家与百姓信奉的巫道之争啊。”
他望着远处的淫祠废墟,心道:“儒以礼治天下,敬鬼神而远之,而张角所奉之道却是想建立一个地上神国,推行平均,希望天下能由此太平。这两种治国治民的理念水火不容,也难怪黄巾兵起后大多敌对士族,而士族亦仇视黄巾。”张角希望建立一个地上神国,儒则“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以礼治天下,讲究上下尊卑有序,而张角的太平道搞的却是平均主义,平均了哪里还有严格的尊卑界限呢?这两者的确是水火不容。
周澈贞不觉又由此想到了张鲁的五斗米道,张鲁在蜀中,以宗教来治理地方。张鲁自称“师君”,这个“师君”说的也是“黄神越”,他的道虽名五斗米,但在信仰上和太平道并无区别,若是张角成功,那么中华的历史没准儿就会发生改变。
他心中想道:“大概几百年后,欧洲确立了基督教的地位,张角若能成功,我中华归信一神,会不会也像欧洲的黑暗中世纪一样从此进入一段黑暗的时代呢?”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不过这样一想,却倒是让他一直为“屠杀”起义百姓而感到内疚不安的心灵稍微得到了点慰藉。
在甘陵休息一晚,次日继续西行。
甘陵国之原名清河国是得名自国内的一条河水,即清河。清河是绛水的支流,源出甘陵国的最西北边,贯穿甘陵国全境,向东南流经魏郡,至司隶校尉部。
从甘陵县到清河约有百余里,到了清河就等於到了广宗了,河对岸就是广宗。离开甘陵县,行军三日,抵达岸边。此处有座桥,名叫界桥。周澈记得日后似乎有个公孙瓒与袁绍的界桥之战,只不知那个界桥是否便是眼前这个界桥。早有一支汉兵在河边等候,却是董卓亲来迎接皇甫嵩。
董卓打了败仗,朝廷令皇甫嵩来代替他,皇甫嵩既是他的长官,并且他两人俱凉州人,皇甫嵩又是他同州的前辈,他亲来迎接在情理之中。看到皇甫嵩率部来到,董卓远远地迎接上来。
皇甫嵩看到董卓来迎,令三军停驻,带着一干将校出军上前,包括周澈。
在两支军马的中间,董卓与皇甫嵩碰面。
董卓先下马,皇甫嵩继也下马,跟在董卓身后的将校和跟在皇甫嵩身后的荀贞等人亦随之下马。
董卓行礼说道:“卓望督帅久矣!”
皇甫嵩回礼笑道:“与君多年未见,君之风采更胜往昔。”
借皇甫嵩和董卓说话之机,周澈细细打量董卓,他与董卓还是有一段渊源的,毕竟他穿越而来见到的第一个历史名人就是他,见董卓虽年逾四旬,但体魄健壮,披甲带剑,从马上跳下来时行动敏捷,走路虎虎生风,说话声音很大。
其实汉末三国最有名的人物里边,董卓绝对是一个。不过在周澈的印象里,董卓是一个骄横跋扈之人,但眼前的这个董卓却与他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只从表面的言谈举止观之,董卓虽然言语粗豪,没甚文采,但对皇甫嵩很恭敬,一点儿没有骄横的模样。
转念一想,这也是应该。
不管董卓日后有何成就,有多么大的威权,现在他只是一个前任的河东太守、现任的东中郎将。别的不说,只皇甫嵩、卢植、朱儁这几个人就稳压他一头,也就是说,他还没有骄横的资本。话说回来,皇甫嵩虽是左中郎将,持节代天子征战,但董卓是东中郎将,皇甫嵩虽高一点,但两人地位相差不远,董卓似也不必如此恭敬。周澈心道:“董卓如此恭敬,十之是因皇甫嵩的家世。”
皇甫氏世代将门,久镇边疆,其父祖有名於天下,历仕二千石,门生故吏遍布边郡,皇甫嵩的从父皇甫规是“凉州三明”之一,更名震西州。董卓做为皇甫嵩的同州人,肯定打小就听闻皇甫氏之名,而董卓的父祖最高也只做过县尉,比起家世他拍着马也赶不上皇甫嵩,所以执礼恭敬。
董卓对皇甫嵩很恭敬,皇甫嵩对董卓也很客气。董卓的家世虽普通,但董卓这个人很有才干。
他是凉州陇西临洮人,说起来虽是凉州人,却与豫州有过一段缘分,他的父亲董君雅起於微末,初为郡县小吏,后来得了上官的欣赏,推举他,升迁到颍川郡轮氏县当了一个县尉。董卓就是在颍川郡出生的,不过在颍川没待几年就跟着他的父亲回凉州了。
所谓”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西州边鄙,土地贫瘠,百姓鞍马为居,射猎为业,因在边疆,时有战事,守塞候望,悬命锋镝,一闻有羌胡诸种犯界抢掠,青壮老弱,乃至妇女便即负戈急往,”去不图返”,去了就没打算活着回来,民风十分彪悍。董卓的父亲本就擅骑射,有武力,要不然也不会当上负责捕盗的县尉,既有家传,又受凉州的民风影响,董卓练就了一身出众的才武之能,尤擅骑射,能携带双弓,在奔马之际左右开弓射箭。
董卓性粗豪,有游侠风,他的母亲是羌人,他年少时尝游羌中,与羌人的豪帅们相结,后归家耕田於野,有次,有个羌人的豪帅来造访他,他宰杀耕牛招待之。耕牛是农人的命/根子,汉法禁止私杀耕牛,而为了招待羌人来客,他把自家用来耕田的牛都给杀了,这令造访他的这个羌人豪帅非常感动,回去后就送了千余头的牛羊马等杂畜给他。事情传开后,他由是以健侠知名。
因为才武和名气,也因他熟悉羌人的情况,不久他就被州中征为州兵马掾。兵马掾是只有边州才有的州职,其职责与内地郡的兵曹掾差不多,责在守卫州土。董卓本身善骑射,又有健侠名,今又掌兵,遂为羌胡所畏。在州兵马掾的任上他干得不错,先帝末年,遂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被征为羽林郎。”六郡良家子”,六郡指的是:凉州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与并州的上、西河六郡,这几个郡都在边地,迫近戎狄,修习战备,民风尚武,百姓谙熟骑射,因自汉兴以来,朝廷常从这几个郡的良家子里选佼佼者为羽林、期门,充当皇帝的卫士。
如果说内地郡是以经书选士,那么在这几个边郡就是以材力选士了。两汉几百年,成千上万的六郡子弟就是通过这个途径步入仕途,建功立业的,其中名将多出,如董卓的同郡人、前汉的赵充国,又如前汉的甘延寿。这也是为何说:”关西出将”。
继而就如前面开篇所说的,凉州汉阳的羌人叛变,朝廷令凉州三明之一的中郎将张奂统兵击讨。张奂是凉州人,听说过董卓的才武和他在羌人里的威望,遂举荐他为军司马,从军击叛羌,破之,董卓因功被拜郎中。一为郎官,身价大不同,从此走上了升迁的快车道,稍迁西域戊己校尉,犯了错被免职,再又被征召,继为河东太守,前不久被拜为东中郎将,代卢植讨击张角。
董卓不但有才武,有健侠名,而且他这个人会笼络部众,能得将士效死,比如在他跟着张奂大破汉阳叛羌后,朝廷赏了他九千匹缣,他说:“指挥之功是自己的,但作战靠的是将士浴血。”因而把这九千匹缣悉数分给了吏士,自己一点儿没留。
周澈前世即知董卓之名,但对董卓出仕的经历不太熟悉,在来广宗的路上细细询问过别人,这会儿一边想着董卓出仕以来的经历,一边心道:“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黄巾之乱,如果没有日后的天下乱局,这董卓恐怕也最多是在边郡做个太守,又或者当个度辽将军之类的。”
董卓从出仕到现在,其人生轨迹有两个重要的转折:一个是被征为羽林郎,去了洛阳,一个是回到凉州、以军司马的职务协助张奂平定叛羌。如果没有前者,他的名声将会限於边郡,就算被张奂举荐估计也当不了军司马,如果没有后者,如果他一直在洛阳或者去了其它州郡,离开凉州这个土生土长的地方,以当下各地州郡各成一个地域集团的背景,他恐怕也难以发展自家的军事力量。可以说,他现在麾下得用之人,大多是在他为凉州兵马掾和讨击汉阳叛羌时招揽到的。
周澈把视线投注到董卓的身后,这个时候,恰好董卓与皇甫嵩叙谈完毕,董卓把随从他来的诸将召来,一一给皇甫嵩介绍。大多数的名字周澈皆在前世听过。
“此吾婿牛辅,此吾州豪杰胡轸,此亦吾州豪杰杨定,此北地李傕,此张掖郭汜,此安定樊稠、此武威张济,此武威段煨,此北地李蒙、此北地王方,此辽东徐荣。”等等等等,一干董卓麾下的将校里只有徐荣不是凉州人。介绍完自家麾下,董卓又介绍余下的人,“此校尉邹靖……”
这时下午,远处河水粼粼,清凉的水气稍微减轻了熏热的天气。
闻得“邹靖”之名,周澈精神一振,急把目光从李傕、郭汜的身上收回,转目观之,见邹靖年三十余,其貌不扬,在他身后立了两个从者。他在邹靖身上略看了一看,目光即直奔这两个从者的耳朵和手臂上去,见其中一人猿臂大耳,心中一动,再又往此人脸上看去,见此人年岁甚轻,至多二十四五,身高七尺五六,与自己相似。周澈心道:“这人莫非就是?”
似是感到了周澈灼灼的目光,这人抬头举目,正与周澈对视。
周澈冲他微微一笑,这人莫名其妙,但见周澈银印青绶,知至少是个二千石之官,而他只是个白身,不敢怠慢,忙恭谨地略微弯腰,回了一笑。傅燮就在周澈身边,注意到了周澈的古怪,低声问道:“度辽与此人有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