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读者对第一章为什么不直接按水浒传原著的历史时空来写,而非要从宋朝建立初期,就开始改变历史。
这里我详细解释一下。
首先说一下这本书的立意。
引用易中天老师的一句话,那就是“赵宋是贪官污吏的天堂,平民百姓的地狱”,特别是北宋末年,更是腐败黑暗透顶,从头到尾烂到骨子里了。
所以这本书的立意不是要跪舔宋朝,而是一定要推翻宋朝,担负起小说中主角应该背负的历史责任,不让悲剧重演,不让靖康之耻发生。
诚然,宋朝确实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生产力很高,最富裕的一个朝代等等。
但凡事都是相对的,宋朝的普通老百姓,除了东京汴梁的之外,其实生活的相当困苦,可以说宋朝的富裕有一大半就是建立在对普通老百姓敲骨吸髓的剥削上的。
宋朝百姓的税收,特别是北宋末年,是历朝历代是最重的,宋朝农民发动起义的次数也是最多的,平均一年就有1.4次。
可能有宋粉要说,宋朝的税重,但宋朝的差役低啊。
这没错,但这并不表示宋朝百姓不用服徭役,而是说宋朝的徭役都是改向百姓收差役的钱,再花钱雇百姓做事。
假设在唐朝一个男丁每年要交折合铜钱三贯钱的赋税,再每年免费为国家服役20天,比如修路修河等。
可是到了宋朝是怎么样的?
因此宋朝百姓的徭役不是直接去做事,而是改为收徭役的钱,这样留给宋朝官府可操作的空间就太大了。
于是名目繁多的税收一下被设计出来,总共至少几十上百种,以致现代的学者和当时的官员都不能尽数。
林林总总加一起,宋朝的税收至少是唐朝至少七倍,北宋末年更是至少十倍,依照前面的假设,那就是三十贯钱,然后再假设宋朝官府再花钱雇这个男丁干20天活。
可是宋朝官府会付给这个男丁至少十几二十贯的工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赵宋朝廷算盘打得老精了,这些诸如修路修河的劳役,宋朝是几乎不花钱的,这个等下再讲。
所以说宋朝百姓赋税重但差役轻,宋朝百姓负担其实不重这种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接下来又有宋粉要说了,宋朝农民起义次数虽然在所有朝代中是最多的,但宋朝农民起义的规模都很小啊,几乎很少有席卷全国或者一个省的大规模起义。
这也没错,可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却不是宋朝百姓生活不苦,而是有其他两个原因。
先说第一,那就是宋朝发明了厢军和河工这两支工程队,在每次发生饥荒的时候,把饥民中的壮劳力都挑了出来。
如此一来,饥民中没了壮劳力,只剩下下一些老弱病残,自然没有战斗力,即使造反,也很难攻打州县,甚至连一般的大地主大土豪都打不过,自然起义规模大不起来了。
而赵宋朝廷再将这些饥民中的壮劳力编臣厢军和河工,只需要花费一点粮食,就有了免费的劳力去给他们铺路修河,一下又能省好多钱。
至于饥民中老弱病残,饿死也就饿死了,要不怎么说算盘打得精呢。
再说第二,那就是宋朝的强干弱枝政策,中央不但收兵权,更收财权,州县的财富都要不停的输送到汴京来。
如此,就算农民起义军勉强打下了州县,可是州县里也没有钱,起义军还是没办法发展壮大,这就是宋朝起义规模都不大的原因了。
除了底层百姓受到剥削太重,生活困苦之外,宋朝更是因为宋太祖得位不正的原因,自始至终,无时无刻不在提防武将效仿宋太祖那样黄袍加身,对武将极度的不信任。
之后宋太宗因为种种原因重文抑武,以文抑武(宋太祖只是杯酒释兵权,提防武将,但重文抑武却是宋太宗赵光义搞出来的),武人的地位空前低下,更是一下打断了国人的脊梁,阉割了民族的血性。
更兼冗官,冗兵,冗费三大绝症,过分优待文人士大夫,结果这些士大夫享受着极高的待遇却人浮于事,每日只会奢侈享受和不停的党争内斗。
以致宋朝每年空有上亿贯的赋税,空有八十万禁军,几十万厢军,拥有最好的装备,最先进的武器,最后却不堪女真蛮子一击。
而且,哪怕是女真蛮子已经打过来了,这些文人士大夫依然内斗不止,互相拆台,最后花样作大死,这才有了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