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是美好的,而事实是残的。
因为北辽皇帝率精锐不知所踪,导致整个北辽的各方将帅在出战时,心神不定。
战肯定是要战的,不战即死,谁都清楚。之所以心神不定,是在等待着他们的皇帝陛下,能率精锐,从宋国西北军、云州军背后出战,从而为大辽的大军打开通向北面的通道。
至于所谓的打赢这场战,真没几个人有信心。只希望他们的皇帝陛下,真的能运筹帷幄,为大辽几十万将士打来一条生路。
现在已经算是被包围了······
双方的战斗接触,首先是从正面,也就是中军开始的。然而,战斗一开始,就完全是被宋国压着打。
北辽组织反击很仓促,本来是准备今日再一次对宋国发起火马阵的冲击的,并不是对攻战,更不是防御战。
仓促间组织起来的骑兵,除了原本的编制归口,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术可言。
不是说萧垯不也不是名将,也不是说北辽的骑兵不听号令,而是时间太仓促,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部署。
从大宋卯时发起大战,那时候的萧垯不也还在准备今日火马阵事宜······
当大宋的队伍已经推进接近北辽中军不足五十里时,北辽才整装出兵。
所以,战斗开始,北辽就已经处于下风了。并且,宋军的两翼也是同时向北辽的中军围拢,同样的是战车、火枪、番骑三军种协同推进。
也就是说,整个战事,宋国的有预谋的······
“陛下真的会从宋国北路大军背后发起攻击吗?”
“很明显,宋国不可能在没有探明背后是否有伏击的情况下发起总攻。”
“宋国的西北、云州军是从西北来的,若陛下率精锐北阻击,或者说部署绕后攻击,又怎么可能不遭遇?”
“若想避开宋国北路军,并且完成最后从背后攻击,最少要与宋国北路军错开五十里的距离······谁都知道,宋国现在的斥候外放是五十里······”
“若是陛下率领的精锐,在宋国北路军发动围剿时从背后攻击,至少得两个时辰吧?再坚持两个时辰看看。”
诸多问题在整个北辽的将领心中升起,再落下。眼看着己方的防线一次次被宋军的炮火打穿······纠结呀!
萧垯不也也在等,等陛下真的从宋国北路大军背后发起攻击······他觉得陛下不至于真的丢下大军逃跑了······
等等······按照陛下当时所说的情报,宋国的北路军应该最早还有两天才应该抵达前线的······
完了!陛下对大家撒谎了,以宋国北路军为生力军为由,借坡下驴,亲率精锐离开了。临走时,还把诸部落的可战战马搜刮了部分······
我的陛下,这是你的大辽,都是你的将帅,你至于这般吗?
萧垯不也也想通了。
陛下这样做,是让他们这些人,这将近还有二十万的大军,抵挡着宋国的进攻,从而延缓宋军北的进度,可以让陛下可以从容的从南京析津府撤离······
而他们,包括彻底被陛下丢弃了。
陛下带走的,是大辽至今仅剩的精锐宫卫。而留在南京道的这些人,都是所谓的控弦之士······
也就是说,陛下已经彻底放弃燕云了。
大难临头各自飞。
萧垯不也在军中也是有亲疏的。
“北部危机,近二十万大军南下,恐怕抗不到陛下从背后发起攻击。尔等再建立三条防线,本帅亲自向北,与陛下汇合······”
萧垯不也也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现在的战场,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了。
宋国不仅仅是装备的优势,连兵力都有了优势数量。
本来河北道的二十万大军,河东道、西北道,全军几乎五六十万了。
大辽五十万,或许可以与宋国的二十万对峙,但是,相同的兵力,现在的大辽在宋国面前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北辽的君王旗倒了?
处于战斗状态的将士们或许看不到,但是站在战车,跟随着大军前进,用千里眼瞭望,观看战况的中军臣工,却是看到了。
“官家,北辽的君王旗没了!”
赵曦没有看战斗的场面······冷兵器面对热兵器的场面,他在后世不能说见识过,但是看到过很多的描述。
再说了,即便是大宋面对北辽可以碾压,毕竟还是要死人的,还是成批量的死人。那种感觉不好······
战场的喊杀声很大,还有火药弹接连重叠的爆炸声。但章惇嚎叫着喊出“北辽君王旗没了”,赵曦还是听到了。
北辽皇帝逃了?也只有这个可能。
“传讯北路军,遣五万骑兵向东,尽可能的在析津府设置战场,争取完成对北辽皇帝的堵截!”
“另外,让全军向北辽喊话,就喊北辽皇帝逃跑了!”
不能说赵曦的安排不对,他也知道,在河北道偌大的平原地,想形成密不透风的包围圈是不可能的。
西北、云州军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万,还不能跟河北道这边的南路大军相比。
南路,这是近两年不停的增兵谋划的结果,战车和骑兵的数量,几乎做到了衔接。但是,北路不行。二十万大军,还是长途奔袭,以骑兵为主,很难形成无缝包围的。
这样做,算是有备无患吧,或许存在截获北辽皇帝的可能······
君王旗确实没了,宋军的喊话让北辽的将士们都关注着中军,结果是:君王旗确实没了。也就是说,陛下已经撤离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