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竹书纪年》:古书界的布鲁诺(2 / 2)古书奇谭首页

竹书纪年对史学界的震撼,在于它所记录的史料与史记所描述的不单只内容不同,而且价值取向相异。这让史记也很尴尬。竹书纪年描述了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历代所发生的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

比如,五帝纪中关于舜的记载,跟史记等正史所载的舜的形象大为不同,让人大跌眼镜。引述如下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看见没有,毁三观不?所谓的禅让制去哪儿了舜囚禁了尧,取得了帝位。

再如,其夏纪所载,与史记只是记载“太康失国”不同,还记录了羿的事情,让“羿代太康”,成为夏王朝统治者的这些旧事得以重见天日。这不错,原来这位神箭手还篡过位,当了夏朝的国王,史实,实事,很可能是事实。

又如,根据史记所记载,商朝太甲被伊尹被称为历史第一位贤相囚禁3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的将国家交给他。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不过,竹书纪年对此却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杜预说“此为大与尚书叙说大甲事乖异,不知老叟之伏生,或致昏忘,将此古书亦当时杂记,未足以取审也。”又又如,竹书纪年记“殷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与史记殷本纪等以中宗为太戊不同。不同便不同,关键是前者还与与甲骨文“中宗祖乙”的称谓完全相合!还如,史记所记战国年代往往混乱矛盾,如齐国的桓公陈午六国年表田敬仲完世家两处都说在位六年。纪年作十八年,金文里陈侯午敦记载有陈午十四年的事,这就足证纪年为信史。

竹书纪年多劫难

竹书纪年的整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遇上八王之乱等多次政治纷扰,秘书丞卫恒在从事“考正“考证时被杀,使整理的进度受阻,之后由卫恒的好友佐著作郎束皙续成。最后负责官员把史书纪录的部分整理好,并将之命名为竹书纪年笔者以为这名字起得太好,高端,大气,上档次,还贴切,有诗意。如果叫汲冢纪年则太土太实。可惜不知起名的是哪位高人。估计是当时汲县县衙的一支笔,而史竟无载。

竹书纪年原简的劫难并未结束,而是又卷入了世上风波后来发生了永嘉之乱,竹书纪年的原简竟亡佚了!幸亏初释本和考正本仍在继续传抄流行。有证据表明,此书直到唐玄宗开元以前仍旧存在图书总目录里还有。但宋朝的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所以推测起来,可能毁于安史之乱或唐末五代,这样传抄本也逐渐散佚了。然而到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又出现了一种竹书纪年刻本,其中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王纪年记事,一般称为“今本”。清代钱大昕等指其为明人伪书假货,赝品,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更推断为明嘉靖间天一阁主人范钦伪作都知道天一阁藏书颇丰,没想到这伙计居然为了增加自家的藏书而自己造假!这也算奇事一桩。根据南宋初罗泌路史国名纪戊注曾引用纪年桓王十二年事,已不用晋国纪年,除多一字外,与今本全同,推断今本最迟在南宋初即已出现。

竹书纪年再生

清朝以来,依据今本研究竹书纪年的人很多。看来也就“假做真时真亦假”了。嘉庆间有位朱右曾做了件大好事,他的汲冢纪年存真开始辑录晋以后类书古注所引的佚文,加以考证,称为“古本”。此后,王国维在朱书的基础上辑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又有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这三位都是学术界的良心,大好人。此外洪颐煊、陈逢衡、张宗泰、林春溥等几人也参与了此项工作。1981年,方诗铭王修龄重新辑录为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内容方面又有新的考证和补充,并将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收入,是较为完备的本子。

清朱右曾和当代陈梦家杨宽等重谱战国年表,所根据的基本上是竹书纪年,可以说,它在此时使出了洪荒之力,改写了历史。

竹书纪年传奇

竹书纪年出土后的传奇经历,以宋时亡佚最为耐人寻味:

如此重要的一部学术著作,在传承了六百年之后,为何会在宋代又一次亡佚呢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来,竹书纪年出土之后,给当时的思想学术界会带来何等巨大的震动。儒学成为国学很多年,宋朝二程、朱熹一派的理学居于正统。与儒家史学体系冲突极大的竹书突然从地下杀出,理所当然地被宋儒视为异端邪说,眼钉肉刺。清代朱右曾所著的汲冢纪年存真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学者锢于所习,以与太史公书及汉世经师传说乖牾,遂不复研寻,徒资异论。越六百余岁而是书复亡。”满腔愤慨跃然纸上。与这一趋势相吻合,竹书纪年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逐步开始散佚,到了宋代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便人间蒸发。竹书在宋代的亡佚绝非偶然,而是两大价值取向pk的必然。

原来竹书纪年相对于汉儒经典太异类了。实际情况是,竹书纪年冲破了儒家古代历史体系。

一,让我们以禅让为例来说明这一点。禅让在儒家伦理道德治国体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以礼以仁治国的典范,而实际上竹书纪年记载却是“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还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后稷就是弃,周人始祖,舜的亲信,显然是舜监禁了尧,流放了尧的儿子才登上王位的,哪里有什么禅让这个记载跟韩非子说疑相印证“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二,关于商王朝重要辅臣古代第一贤相伊尹,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逐了商汤的长孙“太甲”自立,太甲在桐宫被关了两年多,后来趁机逃回王都,杀了伊尹,恢复了王位,还宽宏大量地对待伊尹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分了伊尹的田宅。原文是“伊尹放太甲于桐,尹乃自立,暨及位于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但在儒家的史料中,故事却变成这样太甲继承王位后不听伊尹的劝告,胡作非为起来,太甲被伊尹关在桐宫,深为悔恨,终于改邪归正,有了良好的表现,于是伊尹又把他迎回都城。伊尹称赞太甲悔过自新。太甲则回答“过去我曾经违背您的教导,将来希望您继续指导我走正路。上天制造的灾祸,还可以躲避;我自己制造的灾祸,就没有办法逃脱了”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尚书商书太甲。由是,发动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的伊尹一下子由乱臣贼子乔装改扮成了大公无私的圣人。

所以,随着竹书纪年像中世纪的布鲁诺到处发表演说一样地在世上流行,禅让制成了备受怀疑的假说,成了人们眼里裸奔的皇帝,大家奉为楷模的贤相成了逆贼,儒家辛辛苦苦树立的圣君贤相典型一时间全部垮掉。儒学理学为之瞠目结舌,进退失据。在发了六百年的狠咬了六百年的牙做了六百年的噩梦之后,他们终于决定除之而后快。说了归齐一句话,竹书纪年作为一个资深的古墓派,出来闯荡六百年,拉足了仇恨,终于被以史记汉书等为代表的正史同盟拥趸加粉丝们组织的异端裁判所给黑掉了,他们是不允许出现两个声音的。他们的借口或许是:“一个叫不准的人发现的东西肯定是不准的!”至于竹书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至今都不知道。或许是装进猪笼沉了塘,或许被施以火刑,也或许是被某个理学家锁进了“亏心暗室”幽禁起来,自此又转入了地下。

叹叹!

结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棵长了六百年的大树其根系早已伸入了文化的土壤,只砍掉地面以上的部分又有何用纪年的文字从各处的缝隙里钻出来,在有良知的史学家手下重新集结,形成新的古本竹书纪年,好比哪吒借莲藕之身重生,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真相岂是随便能杀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