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b之间的虚线就是虫洞,而ab之间的实线就是a事件在空间时间坐标系中走的实际位移。但是同样的,虫洞存在但不能时间旅行,在这个虫洞内引力很大,速度超过光速,b点通过虫洞回到a点的过程中会发生奇妙的物质重组,最终还是停留在a点的所有认知上。这就是为什么没有未来人类来到我们这里告诉我们未来的样子。就如同现在我回到五十年前,因为那时候我不存在空间时间坐标上,因此那点上我就是不存在的。在一维面上画一条线段,三维空间的我们把线段弯曲使点和点“重合”,但这只是重合,点代替不了点,除非剪去点,连接点这才是回到点,此时点已经不存在了,同样的道理,剪去点,连接点,点将不存在。如图所示。
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先生对有以太黑洞给出的定义是极早期宇宙中产生的黑洞。说实话,在没有读过时间简史之前,我对以太一无所知1。然而就给出的定义我就可以发挥我的个人猜测了。我个人觉得不够全面,按照宇宙空间塌缩的理论来说,以太应该分为初级以太,后级以太以及终极以太。初级以太黑洞霍金先生就已经提出了。下面我将对后级以太黑洞以及终极以太黑洞做出解释。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遵循宇宙空间时间塌缩理论,也就是说将来的某个时间点上,宇宙会走完它最后的生命,出现塌缩。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倒的空间时间坐标系,如下图
宇宙的空间时间反向,是宇宙塌缩的实质。空间时间点的事件都会按照最短路径返回的空间时间原点上,这个时候,在超强引力之下,就会形成无数个空间虫洞,在接近空间时间原点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的后级以太黑洞。最终退后到原点,也就是现在说的宇宙奇点,就是最终以太黑洞,这时候,空间时间坐标系不存在。从空间时间坐标系可看出,能原路返回的事件除了空间时间坐标系上的事件几乎是没有的。
宇宙是什么?星球是什么?万物又是什么?这个被探讨1千年的问题,我有拿出来去深究一下。中国古人曾这样描述宇宙,“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以及“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早在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地都是拱形的等。最早证实地球是圆形的便是17世纪初期,麦哲伦船队远洋航线,绕行地球一周得到证实。人们对天体的认识,起初就是地心说,公元2世纪时,托勒密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地心说。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依次便是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等,并按照特定规律做圆周运动。这种理论最早被哥白尼推翻,他曾在他的著作天球运行论中提到,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球绕着太阳有规律的运行,但由于当时人们对神明比较信奉,认为他实在蛊惑人心,就是就被迫害了。
就现在看来这种理论还是不对的,但是对人类的认知开拓了新的视野。1609年,开普勒结合恒星运行轨迹推算出开普勒三定律解开了恒星的运行轨迹,也奠定了经典牛顿力学定律。近代科学研究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天文学,宇宙学有跨时代意义的就是天文望远镜的发明。随着天文望远镜应用,人们对现有的三维宇宙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再加上数学、物理学的应用,极大的拓宽了人们的宇宙观。现有最权威的宇宙定义是所有时间、空间以及物质的总和。仰望天空我们看到一个一个明亮的星星,对于星系的研究,就交个精细科学吧。但对于宇宙模型我还是要简单讲述一下的:早在1917年,爱因斯坦先生就提出宇宙是静止,无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在对爱因斯坦方程对宇宙做推算时发现宇宙也是可以膨胀和振荡的。1929年,哈勃望远镜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从而建立著名的哈勃定律。20世纪中叶,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为标准宇宙模型。2014年5月,科学家运用计算机模拟宇宙诞生并演化的过程。本次建立的电脑模型和真实的宇宙惊人得相似。现代宇宙学的先驱是霍金先生。霍金在它的著作中提到“宇宙不是偶然诞生的,不需要上帝”,他建立的宇宙模型是“宇宙的数学模型是有限无界”
他们讨论的都是在现实宇宙中的,我现在提出的就是在空间时间中,宇宙是什么?首先建立一个空间时间坐标系,把宇宙放上去。这时候于是就会一目了然了。它就是空间和时间的产物,就是空间坐标点和时间坐标点上产物,说白了就是数字。就如同我在电脑上要写“宇宙”两个字,我就会在输入法状态下输入“yuzhu”点击确认屏幕上就会显示“宇宙”是一样的,这里输入的“yuzhu”就好比是空间坐标点和时间坐标点,两点指向在一点上就会出现能量形态。因此宇宙在四维空间内就是时间、空间以及能量的总和,其中能量我倾向于引力。这样以来就可以来看待现有宇宙中的万物了。按照对宇宙的理解,宇宙的星系、黑洞、虫洞当然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宇宙形成的空间时间坐标系上的某个对应对标点的能量形态,有点像电影胶片。
看过电影黑客帝国就应该明白,那里的人处于虚拟空间,万物都是程序的产物一样,身处在那个世界的人就感觉自己是活的,是自由的,其实他们只是程序运算表达的产物。可能就有人会问,这样说来人的未来不就被设定了吗,就像电影胶片一样,一个底片维持一个动作?那就是说空间时间上得人是穷人就是穷人,再怎么努力也逃不出宿命?其实不然,电影胶片就是一个时间方向,而我们却又三个时间方向,也就是说,你具有选择性。如同这个时间点你听到我这个理论放弃努力,那么你的下一个时间点就会是向不努力的方向发展反之,你不信我的言论,努力创造财富,那么你的下一时间点就会向努力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你在这点上构成了你自己的一个球面,球面上有很多个不同的你,这就是点事件在时间点方向上的多变性。因此,你生命轨迹的几率在霍金先生那里是个圆面,在我这里是个实心球,在时间空间坐标系中,生命轨迹是一个圆柱体加两个半球,而霍金先生时间空间轴里却是我的一个投影。但是我们有共性,就是那个圆面是实心球在垂直某个时间轴且通过圆心的横切面。这样说,就是霍金先生构建的四维是一个时间轴,因此事件几率在时间点上是二维的圆面,而我构建的四维是三个时间轴,因此事件几率在时间点上是三维的实心球。在现有宇宙中,万物都遵守这一规律,就是说你在每个空间时间点上都是多变的,所以万物生命延续就是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