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九章 破阵(2 / 2)少年阴阳判官首页

执旗的士兵连忙把军旗卷好,交到诸将的手中。

“跟我杀进去!”李世民沉声大喝,挥刀策马向前突击。

我不敢再要李世民冒险,连忙稍稍按住他的马头,大声道:“二哥,我和弟兄们在前面开路!”

说完,也不等他答应,我已经带领王小石他们冲在最前面,一边挥刀杀敌,一边大喊:“不好了,夏王被唐军捉住了,大家快逃啊!”

纷乱的战场顿时谣言四起,唐军好像早就熟悉了这样的伎俩,不停的高呼“窦建德死了”“夏王已经自己逃跑了,大家快跑啊!”等等之类的话语一起配合,战场更乱了,等我们贯穿敌阵把唐军的军旗插在敌阵背后,窦建德的士兵已经开始纷纷的溃退。

这一退,比海水退潮还要不可逆转,狭长的地形里,凌乱的敌军如狼奔彘突,丢盔弃甲、拖抢拽戟的纷纷向后逃命。

“弟兄们,今天谁捉到窦建德,谁就可以封侯拜爵,冲啊!”李世民转头高声喝道。

“杀!”三千余唐军铁骑齐声高叫,气壮山河,士气到达了最高潮,狂呼着策马挥刀追斩了过去。

我不禁看得有点胆战心惊,他奶奶的,这群唐军铁骑,简直就是一群战斗力超群的兽妖,怪不得李世民能这么顺利的击败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我带着王小石他们策马追击了十余里,悄悄的放慢战马的奔跑速度,落在王小石他们的身后,心想,嘿嘿!他妈的,反正窦建德那小子已经彻底战败了,老子立再大的战功,以后李世民同志也只会记得那也是李小五的,况且今天我的表现也没怎么辱没了李小五的身份,见好就收吧,老子可不习惯做收尾的工作!

我勒停战马,看看四周的唐兵都已经向前追击敌人了,再策马缓缓的跑上旁边一处高高的青草坡地上,找了一条小溪,翻身下马,洗掉身上的血迹,把受伤的陌刀一抛,仰躺在草地上,翘起二郎腿,大声的唱起财神到来。

嘿嘿!也不知道苏振辉和伊倩倩他们怎么了,老子来到隋唐已经一个多月了,还怪想他们的!

到夕阳西下,大战终于全部结束,最终的结果和李世民战前预测的一样:

窦建德被生擒,他的十万军队被李世民俘虏了五万,李世民同志出于节省粮食和安全的考虑,当天就解散了这五万战俘,只押解着窦建德和其他的被俘将领返回洛阳。

注:嘿嘿,李世民的“虎牢之战”到这里就全部落幕了,再接着下来,张明明同学的历史旅程就快接近尾声了,大家再耐心一点点!

本来还想再多一点细节处理的,但我怕再写长一点,有读者就要拿砖头砸我的头了,有的读者可能会认为真实的李世民不可能像中所写的,会亲自带领骁勇冲锋陷阵,因为大家的印象更多的来自他的“贞观之治”,认为他是一位以“文”治天下的千古一帝。

其实关于“虎牢之战”的历史细节和李世民的真实描写,史书上的记载还是很多的,而且李世民应该是隋末天下大乱少有的少年英雄,他十六岁从军,二十九岁登基做皇帝,虽然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不下数十次,但浑身上下却没有受过任何的伤,仅从这一点来说,他就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了,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李世民非常精于骑射,因此每一战,几乎都是身先士卒,这也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本书所涉及不过是其中的两个场面,写完了才觉得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之嫌,东东不想在这里做什么“历史知识普及教育”,但还是觉得有点对不起李世民同志,下面就列举一些史料做为对李世民同志形象的补充吧:

。。。。。。癸未,世民入武牢甲申,将骁骑五百,出武牢东二十馀里,觇建德之营。缘道分留从骑,使李世勣、程知节、秦叔宝分将之,伏于道旁,才馀四骑,与之偕进。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又曰:“贼见我而还,上策也。”

去建德营三里所,建德游兵遇之,以为斥候也。世民大呼曰:“我秦王也。”引弓射之,毙其一将。建德军中大惊,出五六千骑逐之从者咸失色,世民曰:“汝弟前行,吾自与敬德为殿。”于是按辔徐行,追骑将至,则引弓射之,辄毙一人。追者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是再三,每来必有毙者,世民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杀十许人,追者不敢复逼。

世民逡巡稍却以诱之,入于伏内,世勣等奋击,大破之,斩首三百馀级,获其骁将殷秋、石瓚以归。。。。。。。

资治通鉴唐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