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目改革(二)(1 / 2)行者如歌之天耀中华首页

时至今日,老杨仍然清晰的记得十几年前记者生涯的一些往事。那一年,嫩江爆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临江地区到处都在告急,到处都是水灾。恰巧,市里正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观鹤节,老杨和朱亚男被台里派往飞机场,前去迎接全国各地演艺明星的到来。哪里想到,在机场,所有的明星干脆就不搭理你们地方的小记者,一个个戴着大墨镜,绷着脸,就好像谁欠他们几吊钱似的。

有什么办法,采访任务没有完成,大家只得跟着明星们的后面,追着人家往市里跑。此时,迎面开来了十几辆大卡车,上面站满了人,车前面的横幅明显的写着“抗洪救灾”的标语。此时,我们感到很羞愧,家乡的人们都在奔赴抗洪第一线,而我们却与之相反,跟着明星的屁股后面跑。

“杨哥,我觉得脸红,我们应该跟在对面的那个车队呀。”朱亚男说道。

回到单位以后,两个人跟部门主任金峰汇报了当时的情况,金主任特别赞赏两个人的想法,支持他们前往抗洪第一线去采访。许多年以后,每当金主任回想

起当年的情景,总是无限的感慨。那天,是周末,单位的同事都在准备回家,唯有老杨和朱亚男静静的站在单位的门口,等待着前往抗洪救灾的现场。

那次,他们与市卫生局组织的医疗队,去的是距离市区百里之外的碾子山区,那里水毁严重,爆发疫情的可能性较大,老杨他们赶到那里时,已经是夜半时分了。匆忙的了解了一下当地的情况,他们就跟随着医疗队连夜出发,赶往灾区。

当时,道路被洪水冲得支离破碎,根本无法行车,大家只能步行前进。尤为艰难的是,经常遇见大小不一的洪水冲沟,小的还好办,大的就难了。医疗队在前面探路,远远望去,洪水已经没过了腰部,回头看看朱亚男的个头,她要想过去,洪水起码要漫过她的胸部。众人不好说什么,只是默默的看着她。

小丫头牙一咬,抬腿就往水里走去,大伙则呼呼啦啦的跟在她的后面。老杨紧走几步,赶在了他们的前面,然后,回头拍摄下来感人至深,难以忘怀的景象。

还有一年,那是一个三月天,大风雪下了一整天,晚间下班后,老杨加班正在赶制片子。这时,台领导指令专题部派记者,跟随市交警支队雪夜千里大巡查,这项任务自然就落在了还在单位的老杨身上。

凭借记者的专业敏感,老杨知道,这项工作虽然辛苦,如果用心,会拍出个好专题片。他就邀请还没有离开单位的几个同事共同采访,没有想到的是,大家都是为难的摇着头,是啊,与生命安全相比,一部好的专题片又算什么。

就在老杨自己要单独出去采访的时候,正好遇见刚刚采访归来的朱亚男,两个人一交流,朱亚男马上就要与老杨同行。老杨为难的指了指外面呼啸的风雪,朱亚男骄傲的说,只有在艰难的环境下,才会彰显我们记者的本色,而且,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我们记者及时出现在现场,什么都别说了,马上开路吧。

大风雪,在北方俗称大烟泡,风刮着雪,雪卷着风,莽莽苍苍,铺天盖地,能见度特别的低,特别是在风雪夜,满眼都是狂飞乱舞的雪花。傍晚出发,第二天早上才返回市区。一路上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交通问题,解救出来不少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意外伤害。

期间,为了使将来的节目更加的真实与精彩,朱亚男几次现场出像采访。由于风雪太大,刮得她根本就站立不稳,同行的交警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派两个人趴在雪地里,在她后面紧紧的抓住朱亚男的双腿,这样,才使她的现场主持完美收官。

迎着东方的曙色,在回来的路上,交警们感叹道,一直觉得交警的工作是最辛苦的,没有想到的是,记者这个职业同样是一个高危的工作。采访结束后,同行的交警们列队朝两个记者敬礼,表达他们对新闻记者工作的崇高敬意。

对于记者这个行业来说,你的采访首先要自己感动,然后才可以感动观众。老杨记得多少次,朱亚男都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的陪着采访对象哭泣,感动的,同情的,伤心的。采访结束后,她经常的自掏腰包请那些困难的人吃饭,给困难的孩子买吃的,穿的,还每年拿出几百块钱供养两个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

老杨一直相信,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果不其然,几年后,朱亚男的心愿一个一个的实现了,而问题也随之找来了。他老公开了几家汽车4店,同时经营着几个品牌的汽车,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他老公看着她做记者的操劳和辛苦,十分心疼她,既然你的两个心愿已经达成,是不是该回家相夫教子啊,咱们家又不差你那一点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