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高压,书籍文字多有禁绝,民间藏书难上加难。
再有网络时代变迁,实体书籍渐已凋亡,坚持收藏实体书的藏家越发稀少。
再经战乱,岁月流转,如今民间实体藏书凤毛麟角。多是家族世代相传,又耐不住不肖子孙变现出卖。叫得出名字有一定规模的不过一手之数。
岳川年岁不高,却是对此道颇为痴迷。年少得志,又有名师名校背书,结识了不少相关人士。加之华夏对科研人才超级厚待,经济上从不拘束,便有了如此成就。
容海楼藏书底子还是前汉皇家私库。当年新月之变,宫城被破,虽然成功光复重归汉家,却也让皇室胆寒。
自此皇室财产逐渐转移,于京师寻址、或外省亲信觅地珍藏。
容海楼本无名讳,正是汉皇密迁藏书之地。兴建时既要堂皇丽雅以镇愚民,又要韬光养晦不露皇气。
更需考虑藏书之用,通风藏水生发散晦无不精细。
四周环境优雅,地处燕园左近,人迹不丰,正是潜龙勿用之所上佳之地。
或许天意保佑,之后的天下大乱让皇室无暇顾及许多“边角料”,只带着核心财产流亡国外,让这许多藏书留在华夏。
京师大轰炸时期,燕园损失惨重,无数瑰宝毁于烈焰。偏是这无名之楼幸存于山林之中,毫发未损。
直到岳川初至首大,一眼相中了无名之楼,又出资修葺购为己用。
一年之后,在修至穹顶时,发现密盒金版,内绘机关暗语,一时成迷。
校方察觉到这无名楼或许并不简单,召集专家学者解析金版,阁楼的修缮便也暂停下来。
最终还是岳川天赋璁瑜,解开其中奥妙,在山体密室中寻得宝藏。
原来那主持藏书楼之人见汉室倾颓,不忍明珠暗投,便凿山刻壁转移藏书。留空楼一座以备豺彘。
最终以身恂楼,不叫外敌取利分毫。
那来寻的军阀不曾想竟还有如此义士,却也不恼,命将士将其藏于西山,恩厚此楼。
如此方脱了付之一炬之噩。
巧的是这无名义士坟茔正在密洞前不足百步,当真是生死相随!
在岳川强烈建议下,书册重回藏楼,由其负责保养看护,直到逝世便归属首大。
此举遭到考古、档案、历史、社会学系的一致反对。
目的各不相同,理由大同小异。
纷纷质疑岳川保养古籍的能力,恐怕外行损毁宝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岳川也没怎么反驳,只不过用了两个星期通过了首大考古系能力考试,顺便参加了全国文物鉴定与养护师资格考试。
并以史上最高分通过,顺利获得证书。
“考记忆力和视力的考试,还能叫考试吗?”
视力?
您的意思是眼力吗?
孙灵修对岳川如此不屑一顾的态度表示置身事外,并默默叹息自己正常人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