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官府来人(1 / 2)穿越之齐女之福首页

汤二婶的嗓音甜脆悦耳,汤二叔的嗓音高亢嘹亮,搭配在一起达成了一种完美的和谐,歌声悠远余音不绝,大家仿佛尝到了甘甜的石榴,舒爽畅快,欢快的音符幻成一只只小鸟,飞向云霄,飞向远方。

杨菲尔心中有些诧异,她听的那歌词清清楚楚,想不到这儿的民风能开放至此,女子竟能对男子发出邀请,上楼上说话?这里楼上的意思大概就是闺房了。还能和男子一起出游?抑或是私奔?那她上次对张甫祯站在门外说话那么大的反应,是否是反应过度?

二也是想不到,汤二叔和汤二婶二人平时不见如何出众,唱起歌来却立刻像换了一个人,看他们这样琴瑟和鸣,也是十分难得。

一曲终了,田里的众人纷纷叫好,汤朝富还喊道:“再唱一个!再唱一个!”汤二婶笑道:“人家胡家叫咱来可是帮忙干活的,难不成唱歌能把活给唱没了?赶紧的干你的活吧!”

众人被歌声调动了气氛,也是情绪高涨,汤朝富道:“不就是唱歌吗?我也会!你们不唱我唱!”说罢,直着嗓子嘶吼唱道:“唱歌的可是凡间人,打一把苦菜当晚饭,眼望乖姐靠门庭,山歌无本句句真,我问大姐可跟人……咳咳咳……”一不小心被自己口水呛到,咳得被迫中断了他那野兽派的歌声,把田里的众人幸灾乐祸笑的前仰后合。

笑了个够,大家陆续去冬青树下喝水补充能量,又你追我赶开始了新一轮的割稻竞赛。

不觉日头偏西,大胡喊大家去树下喝水休息片刻,众人刚坐下,忽见大路上过来两顶官轿,前面四个皂衣衙役开道,后面还有四个衙役手扶刀柄跟在轿子后面。走到路边停下,从轿子里下来的人,又从轿子里侧转过一人,向两位大人躬身行礼,不知在说些什么,又向着冬青树这边遥遥一指,领着两位大人就朝这边一路走来。

大胡众人越看越不对,怎么好像是冲自己家田里来了?懵懵然站起来,直到看清前面带路的人竟然是村长汤正福,心里才确定,的确是来自家田里的。

此时胡家的田埂上尚自围着十几个村名,有本村的,也有附近村的,见来了当官的,不退反进,纷纷围了过来,互相打听什么情况。小黑小花汪汪直叫,被胡老爹各踢了一脚,顿时偃旗息鼓,回到树下坐着去了。

汤正福一马当先,小跑着来到树下,对胡老爹和大胡招手道:“快些过来见过知府大老爷和县官大老爷。”

胡老爹和大胡一辈子守在这小山村里,见过最大的官就是村长了,从未想过还有面见县官知府的一天,直紧张得腿肚子只抽,抖抖索索上前跪地参拜两位大老爷,后面的王氏等人以及围观的一众村民也都齐齐跪倒参见。

知府姓吴,六十多岁,中等身材,穿着青丝绢常服,白面留须,面容清瞿,不怒自威,此时却微含笑意道:“众位不必多礼,今日我与你们父母官大人一道前来,不为官事,而是为看这水稻新法种植,都快快起身吧。”

又笑问:“你们哪位是胡家孝和胡永强?”

胡老爹和大胡二人赶忙出列,胡老爹上前躬身道:“小民是胡家孝。”大胡道:“小民是胡永强。”已然出了一身的汗。

县令大人姓李,今年四十多岁,比吴知府稍高一点,方面宽肩,身穿藏蓝常服,甚有官威,倒颇有武将之风。此时也是面容和霭,道:“闻听你村来报,你家使用新法种植水稻,产量大增,我陪同知府大人前来看看是否情况属实,如实如此,我等必会上报朝廷,申请嘉奖。在我辖地之内,有此新事,也是我方之福!”

吴知府道:“你二人且先领我们去田间看看吧。”

胡老爹和大胡齐声应是,前面带路,领着知府和县令两人下到田里,后面一众乡民秉持有热闹必围观的原则,亦步亦趋,紧紧跟在身后,还有一群半大孩子伴着几只狗,前后跑跳嬉闹,汤正福呵斥两声,叫谁家的孩子看管好了。却被吴知府阻止,道:“乡趣童真,十分之好,随他们去吧。”汤正福赶紧应是,随步跟上。

吴知府和李县令拾起一把稻穗,两人同看,见那筷子般粗细的稻杆上挂着三寸多长的稻穗,粒粒饱满,沉甸甸的垂着头,果然好像大出普通稻穗许多。

叫大胡从旁边别人家的田里摘两根稻棵过来一比较,高下立见,那两根稻棵只有胡家的稻棵一半多粗细,稻穗也只有两寸长短,真是远远不及。

吴知府道:“胡家老爹,现在这亩产可能估量?”

胡老爹躬身道:“从前并没这样的产量,今日也才开镰收割,恐怕要等全部收割晒干过后,才能过称算出产量。”

吴知府听了,颔首道:“嗯,是该如此,那便等过了称后再上报不迟。”

胡老爹道:“是,大老爷。”

大胡从窝棚处拿来一柄抄网,领着两位大老爷来到田中鱼坑边,道:“两位大老爷请看,这是在稻田里养的鱼,吃稻花草虫长大。”说着,看真鱼群密集之处,便下网一抄,抄起一网兜的鱼来,在网中七八只叠在一起,翻腾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