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冠名张氏(1 / 2)穿越之齐女之福首页

进了书房,杨菲尔向上首看去,只见一个二十三四的美貌女子坐在书案之后,峨眉轻扫,目含秋波,琼鼻樱口,梳着高髻,发顶正中一朵银盘大的绢制牡丹,左右插两根玉簪,穿着浅灰底粉菱花的蜀锦窄袖短衫,一条鹅黄色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披帛搭于两边臂上,果然人如其声,雍容华贵,娴静婉约,正和颜悦色看她。

杨菲尔是个颜控,一见如此人物,不由心生欢喜,见那张小公子站立于在书案一旁,亦是面如冠玉,隽逸超群,心中暗赞道:“难怪这张小公子长的这般俊俏,原来是肖似其母。”

走到书案之前,低头福了一礼,退距一旁,垂目而立,看着青红花纹的大理石地面,静等张夫人问话。

张夫人也在细细打量这个小丫头,见她穿着自染浅黄麻料的对襟半臂,露出白色麻料窄袖襦衫,下穿一件浅绿长裙,亦是自染麻料,梳着双丫髻,上戴一朵玫红木槿绢花,身量瘦小,淡雅犹如田野间一朵蒲公英花。

再细看她小脸之上,肤白如玉,两黛新月弯眉,舒朗雅洁,长睫之下,双瞳剪水,剔透明澈,秀挺端直的小鼻子下,娇唇红润。

又见这小丫头行止有度,进退有礼,虽年幼身弱,却透出沉稳坚定,张夫人心道,想不到这穷乡僻壤之地,寒门佃农之家,倒出了这等灵秀女子,这方圆几百里之地如这般相貌气度,恐再无第二人,未及问话,倒生出三分爱怜之心。

又想,如此资才,难怪可以以一道山野贱食就让我家大郎倾倒,大郎虽淘气非常,可也并非那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夯货,想要随便糊弄住他却也不易,须得是有真才实学之人,才可让他看在眼里。想到这里,便着张安看座上茶。

杨菲尔也不推辞,告谢在侧旁坐了。

张夫人含笑道:“前日小儿无礼,还未致歉,多谢小娘子不计前嫌,今日又请小儿去家中作客,赠以美食,实是感谢之至。还不知你是哪家的小娘子?今年多大啦?”

杨菲尔矜持笑道:“回夫人的话,小女是尽西头胡家胡永强家的二女,我母亲叫沈氏,今年刚好十整岁。至于赠以美食一说,实不敢当,只是山野粗陋之食,张公子什么山珍海味没有吃过,只不过是张公子觉得新鲜有趣,又恰巧合了口味罢了。”

张夫人微笑轻摇螓首:“原来是胡小娘子,那你倒是小我家大郎三岁。”

杨菲尔心道:“这张公子竟是比大哥还要大一岁,那可比大哥矮多了,只比自己高上半个头而已,长的那样一副好相貌,以后可别毁在身高上。”

又听张夫人道:“你也不必过谦,知子莫若母,并不是随便什么山野陋食就可让我儿赞不绝口,而且,因吃了你这一道菜,还替你在我这求了一件事儿,你可知道?”

杨菲尔老老实实答道:“是否是小女欲求几亩水田,试验水稻种植新法一事?”

张夫人道:“正是此事,不知你可否将你的想法打算与我详细说来?”

杨菲尔站起身来,向张夫人福了一礼,说道:“谢张夫人垂问,小女子妄言,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夫人见谅。”

张夫人道:“但说无妨。”

待杨菲尔重又坐下,张夫人留了个心思,挥手摈退左右,只留张小公子在侧。

杨菲尔道:“小女想法并不复杂,只需备一块半干水田育苗,待秧苗长到一个半月,约有一尺有余之时,将其拔出移栽水田,叫做插秧,两三株可栽一穴,上下左右行距株距约留一尺,如此插秧之法,秧苗生长空间加大,肥料吸收集中,稻杆想必会长的更加粗壮,稻粒数量或也会增多米粒增大,收成或许就会有所提高,更可增强水稻的抗风能力,不易倒伏。”

见张夫人微笑倾听,似是十分专注,杨菲尔稍微放心,接着说道:“但是移栽秧苗之举,也有一个弊端,它会大大增加农人的劳动强度和时间,以我家为例,我家四个整劳力做九亩水田,撒播而种只需撒下稻种,做好田间管理就可,可插秧之法却多了两道手续,每天下地五个时辰的话,连拔秧到插秧,大约要八到十天才可完成,所以小女这些时日在家中琢磨出一种木质工具,可以代替人工插秧,只要把秧苗整齐摆放其上,拖拽倒行,就可将秧苗自动分株,插入田泥,每个时辰可插秧一亩,以我家九亩水田算来,两天就可以完成,还可免受腰酸腿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