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章 别提有多风光了(1 / 2)并汉首页

§0151§ 别提有多风光了

《三辅决录注》:……左冯翊郡功曹游殷与司隶校尉胡轸有隙,轸诬构杀殷。殷死月馀,轸得疾患,自说但言:伏罪,伏罪,游功曹将鬼来。於是遂死。于时关中称曰: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贵神之灵。……

王允死后,天子感到悲痛。

当初为董卓之死而欢呼的人们,都垂头丧气,

李傕等人把王允的尸首放置在市集中。

却无人敢上前收尸。

只有王允从前的部属、平陵令京兆赵戬。

他选择放弃官职,为王允收尸,并安葬。

与王允大义凛然,慷慨赴死不同。

王宏则要激愤许多。

他临死前大骂宋翼:

“宋翼,你这个没用的腐儒。”

“当初会与你商议国家大事,我真是瞎了眼!”

王宏,表字长文。

从小便比别人有胆气勇力。

因此行事不拘小节。

当初王宏任职弘农郡守之时。

发现郡中有贿赂宦官买得爵位之人。

王宏不管对方已经二千石,也要将他们全部逮捕拷打刑讯。

甚至诛杀了几十个人,因此威名传遍相邻郡县。

王宏与原司隶校尉胡种有矛盾。

当王宏被李傕关进廷尉诏狱时。

胡种便来催促李傕赶紧杀掉他。

一副幸灾乐祸,贱兮兮的样子。

因而王宏临死时也不忘责骂一下胡种:

“像胡种这样把别人的祸患当成笑话的人,灾祸迟早也会找上他的。”

后来,胡种总是梦见王宏拿大棍子抽他。

不久就生病了,没几天便也死了。

李傕等人选择此时诛杀王允。

除了忌惮左冯翊的宋翼,右扶风的王宏外。

还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为了方便祭祀董卓。

他们要把董卓和董氏族人的骨灰放在一起。

安葬于郿县。

这需要一些时间。

下葬那天。

风大雨大。

天空电闪雷鸣。

突然降下一雷。

正巧击中董卓的墓。

雨水流进董卓墓穴。

把棺材都冲出来了。

整个现场十分诡异。

一度成为葬礼中人的噩梦。

做噩梦的还有袁术。

吕布自武关逃亡南阳。

后将军袁术厚待于他。

原因自然很清楚。

一来吕布伏杀董卓,为袁氏报了大仇,算是袁术的恩人。

二来吕布及所带来的麾下,皆是并州骁勇。

若能为袁术所用,那必然成为继孙坚之后的又一员猛将。

原本吕布没了根基,若能安心在袁术手下任事。

那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但偏偏吕布自恃有功于袁氏。

于是放纵部下士兵抢掠。

这让袁术很不满。

天天梦到有人指着自己鼻子骂。

本来袁术自己也不算什么好鸟。

这时又多添一只坏鸟。

这让南阳如何能承担得了。

于是南阳境内,众议纷纷。

吕布察觉之后,心不自安。

于是选择离开南阳,南开袁术。

六月十九日,在李傕等人认可下,前将军赵谦升任司徒。

为尽快控制局面。

朝廷于是与进逼三辅的西凉叛军韩遂和马腾协商。

封给他们正式的职务,授予他们相应的合法性。

朝廷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

封马腾为征西将军,屯驻郿县。

实际相当于把董卓的郿坞给了马腾。

这才把皇甫嵩调回朝廷。

随着董卓被诛,李傕、郭汜等董卓旧部复仇。

十余万西凉将士兵围长安。

王允、黄琬等人被害的消息传开。

有人高兴,有人悲伤。

高兴的人自然是局头。

年初的赌局,托主公董先的锦囊,又赢麻了。

别看现在乱世。

但各地豪右富户还是很多的。

出手万钱的人大有人在。

悲伤的人是灵丘令王泽。

当初他可没少透露董先的信息给王允。

原本以为王允在长安,自己的日子会好过些。

但没想到,董卓死了,王允也死了。

这日子何时是个头呀。

自己还得天天与杀害兄长的凶手陪笑脸。

嘴角是咧着的。

心却是裂着的。

董卓虽死,但李傕郭汜之流又起。

乱世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战火波及之地。

乡人纷纷逃亡。

城中若有烟尘。

就无人敢靠近。

黔首死于非命。

尸骨无人安放。

就连新任兖州牧的曹操。

他那才五岁的儿子曹丕。

也被逼着开始学习射箭。

就是为了在这乱世自保。

而并州无疑是一股清流。

自从董先帮南匈奴复国。

这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董先的女儿三个月了。

依据《礼记·内则》:

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母亲蔡琰从房内把女儿抱出来。

董先拿着女儿的右手。

为女儿取名,清。

清,朗也。

朗,明也。

董先希望女儿董清能纯净,不被污染。

能洁身自好,不贪不妄。

又能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接下来将由叔叔董武开宗祠。

将女儿的名字告诉祖父祖母。

也就是董先的父亲母亲。

最后还要详细记录女儿出生的年月日时。

上书名字和时间。

某某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

提交给乡里小吏。

这样才算完成起名。

当然了,女子是不需要这么麻烦的。

不过,父亲是董先。

这就另当别论了。

他倡导男女平等。

只是世俗如此,他只能从自己和自己身边开始。

董先暂时不管长安朝廷的变化。

正如他的战备家令。

他需要的是时间。

一个可以让治下之民休养生息。

让麾下之军武装训练磨合的时间。

但有人不像董先这样想。

他们想趁董卓刚死搞事。

比如徐州牧陶谦。

董卓刚死,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又起。

功臣王允身死,天子再度落入逆贼之手。

于是陶谦号召大家,再次发起拯救天子的行动。

檄文中写道:

大家斗胆向行车骑将军河南尹朱俊进言。

朝廷遭逢董卓之难,如今又有李傕、郭汜、樊稠之祸。

幼君被劫,忠良遭害,朝廷西迁,音讯隔绝,不知吉凶。

天下无论是官吏黔首,还是有识儒士,无不忧惧。

众人一致认为,除非是智勇之士,方能平定祸乱!

自关东起兵,至今已三年。

但各州郡互相观望,除董征北与孙豫州曾拒逆贼董卓。

其余诸侯并无可拿出手的战场的胜绩。

甚至连孔豫州都命丧颍川。

不仅如此,各州郡私下还争执不休,内讧争权夺利,彼此互不信任。

由徐州牧陶谦等人共同商议,一致同意。

行车骑将军河南尹朱俊,有君侯之尊,文武兼备,应运而出,所有君子,无不肃敬。

因此大家愿意互相激励,并挑选精锐,深入敌后,直指长安。

到时多带粮草,足可支撑半年。

众人将一心一德,听凭将军指挥,共同消除国难。

看看,看看文中所写内容。

既抹去袁绍身为盟主讨伐董卓的功劳。

又提袁氏兄弟内讧争权夺利,拉帮结派,残害盟友的事实。

这摆明了不给自号车骑将军的袁绍面子。

除此之外还有参与签署檄文的人。

有前杨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郡守应劭、汝南郡守徐璆、前九江郡守服虔以及博士郑玄。

这些人响应陶谦,共同发出讨伐檄文。

可以看出,此次讨伐以徐州治下为主。

但李傕、郭汜、樊稠可是拥有毒士贾诩。

根据光禄大夫周忠和尚书贾诩的建议。

决定召朱俊入朝。

当时朱俊手下已汇聚陶谦等人派来响应的兵卒。

他们都怕到长安去。

朱俊对他们说:

“陛下召唤臣下,应该要赶快应召。”

“更何况是天子亲下诏书呢!”

“况且李傕、郭汜只是小人,樊稠平庸无能,他们并无长远打算。”

“如今他们三方实力相当,将来一定会生出龃龉。”

“到时我再抓住机会,从中挑唆,便可成大事。”

朱俊打定主意,于是辞谢陶谦,响应李傕征召。

西入长安,就任太仆。

陶谦热脸贴人冷屁股,只能作罢。

这么热心肠的人还有袁绍。

魏郡郡守栗攀一死。

他想任命董昭接任。

一来董昭已经和袁熙做出了一些成绩。

也该给他一些奖励。

二来董昭刺探董先的事被泄露。

导致董昭在柏人任职,手上无兵权,比较容易出事。

你想想董先那一些下属,就为了给董先出这口恶气。

便敢让于毒去护送朝廷所署的冀州牧壶寿赴任冀州。

而且还趁机夺了魏郡,给袁绍等人的家人造成危险。

谁知道他们,还会瞒着董先做出些什么出格的事呀。

袁绍让他任职魏郡郡守,就是要让他可以继续工作。

又有充足资源以供调动,同时还可以保护自己安全。

至于甄平的角色被发现。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总不能因为甄尧的四妹夫和五妹夫掐架就报复吧。

栗攀之死,朝廷李傕等人在贾诩的指导下,也有自己的想法。

如今董卓已死,但朝廷却仍由西凉人把控。

西凉人与关东,尤其是与袁氏之间的仇怨已深。

而这袁氏兄弟,一个遵长安天子刘协。

但另一个却妄图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既然与这袁氏兄弟之仇无法解。

不如进一步分化袁氏兄弟,加深他们的矛盾。

由这袁氏兄弟分割关东集团。

于是朝廷任命袁术为左将军。

并封阳翟侯,假节。

还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

也算是抬高袁术的身份地位。

同时任命大儒郑玄为魏郡郡守。

这算是往袁绍的冀州插入一根楔子。

关键是郑玄是大儒。

袁绍让不让人赴任。

让,只能看着州治被分权。

不让,则被天下儒士唾弃。

不得不说这贾诩不愧为毒士。

这棋下得,不输李儒。

秋,七月十三日,庚子。

在李傕等人同意下。

太尉马日磾为太傅,录尚书事。

改由胡轸接任司隶校尉一职。

但他与左冯翊功曹游殷不和。

于是便罗织罪名将游殷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