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后人砍树,前人遭殃(1 / 2)人质王爷统乾坤首页

华国,这个昔日雄踞于三国之巅的强大国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当今华皇沉迷于酒色之中,对朝政之事不闻不问,致使权力渐渐旁落至那些心怀叵测的权臣手中。这些权臣们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将整个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与此同时,身为皇位继承人的太子华昊心胸狭隘,容不得他人比自己优秀;又嫉贤妒能,对于有才能之人总是百般打压。如此品性,使得华国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利。尤其是面对赵国时,更是一败涂地。

一次又一次的战败让华国不得不承受沉重的代价——接连不断的割地赔款,不仅令国家的领土大幅缩水,经济也陷入了困境。

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就连地位尊崇的都梁王都被当作人质送往赵国,受尽屈辱。昔日辉煌无比的华国如今已风光不再,宛如一颗陨落的星辰,黯淡无光。

华在一想到这些,心中五味杂陈,隐隐作痛。一方面,那毕竟是他的故国,祖坟还在那片土地上,血脉亲情难以割舍;另一方面,他也深知太子此举包藏祸心。

华在每每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心中便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让他难受得很,甚至还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痛楚从心底蔓延开来。

要知道,那可是生他养他的故国啊!那里埋葬着他祖先们的骸骨,承载着家族世世代代的记忆和传承,那份深深植根于血液中的亲情纽带又怎能轻易地被割舍掉呢?

然而,他心里非常清楚,那位高高在上的太子此番举动绝对是暗藏祸心。或许是出于嫉妒,或许是担心自己威胁到其地位,但无论如何,对方显然就是不想看到自己能够出人头地、风风光光。

既然如此,那好,“你越是不想让我风光,我就越要活得精彩,偏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的光芒万丈!”华在暗暗发誓道。

出发时,华在让马传书把印好的《声律启蒙》和《武冈对韵》发给随行的赵国文人,叫他们一路上仔细品读,但不得外传。马传书等人在书的陪伴下,不觉辛劳,反而精神亢奋,他们受益匪浅。

黄雪琴也领到了两书,她本来就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现在手捧两书,如获至宝,加之又可随时请教王爷,这一路黄雪琴的对联水平一日千里,进步神速。

经过漫长艰辛但又充实的路途颠簸,华在等人终于赶到了京都郊外。

出发前,华在提笔给华国皇帝写下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书信。信中写道:“尊敬的陛下,微臣虽身处千里之外,但始终铭记自己乃华氏子孙这一身份。无论将来漂泊至何方,我心中对华氏一族的血脉传承从未有过丝毫淡忘。因此,斗胆向您请求,准许微臣前往太庙祭拜华氏祖先,以告慰先人的在天之灵,并表达我对华氏列祖列宗的敬仰之情。”

然而,这一路行来,始终未曾收到来自华皇的只言片语。尽管如此,华却丝毫不在意,因为他心中早已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要去太庙祭拜。

就这样,华在没有急着踏入京都一步,先朝着太庙所在的方向进发了。沿途风景如画,但此刻的华在已无心欣赏,他的眼中只有前方那条通往祖坟的道路。

走到太庙前,华在这才发现,早有一人身着华丽官服、仪态端庄地站立于此,静静地等候着他的到来。此人正是华国礼部尚书,只见他面含微笑,目光炯炯有神,透露出一股儒雅之气。其身后跟着数名侍从,皆恭恭敬敬地垂手而立,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微风轻拂过他们的衣角,仿佛也被这庄重肃穆的氛围所感染,变得轻柔而宁静起来。

原来,当华皇收到华在那封言后,左右为难。朝堂之上,众臣们针对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大臣认为应当应允华在前来祭拜祖先,毕竟这乃是人之常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岂能轻易割舍?况且华在虽然远走他乡,但他始终心怀对祖宗的敬意和眷恋之情。这些大臣主张宽容对待,彰显皇家的仁德与大度。

然而,另一部分大臣却坚决表示反对。他们言辞犀利地指出,既然华在已经离开本国,投身异国他乡,便不再算是本国之人,自然也无权踏入祖坟重地。

特别是太子华昊,他气愤地说:“卖国求荣之人,有何颜面祭拜祖宗?”

这种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使得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礼部张尚书等一众官员站了出来。他们心里觉得太子是无理找理,卖国的是华在吗?同时对华在这位新兴的文坛领袖充满钦佩之情,从心底里认可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