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很多学校名誉院长的宣传作用,莫裕辉是需要有实权的,所以,对于要让他来经济学院暂代院长这件事,陈书伦还是花了不少心思。
通常情况下,大学二级学院院长需要具备正高或以上职称,比如教授、研究员等,但莫裕辉本人虽然学历出众,拥有较强的学术水平,但归根结底也只是个商人,可以说,他和教育系统就是完全扯不上关系的。
如果是在普通学校,那稍微走走偏门,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差不多了,但对于上城大学这样一所百年名校来说,只要身处体制内,那所有人走的每一步都应该完完全全的合理合法,万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以对于陈书伦大胆的提议,校长也是认真考虑了许久,这俩人也认识了那么多年,校长自然明白陈书伦的苦心,只是身在其位,他难免有顾虑,不过,最后让他下定决心的,还是那场病床前的谈话。
“一定要这样做吗?你明明知道,这件事就算是我也很难办的”
“我当然知道这事不容易,可是我老了,力不从心了,这学院的未来终究是要交给他们年轻人的,若不是学院无人可用,我也不至于腆着一张老脸让他搅入这趟浑水啊。
裕辉虽然远离学术界,但他的学术背景和早年的学术水平都是顶尖的,他年轻时候发表的文章直到现在都是学生们没法绕过的大山,更何况,在实践经验,资源整合以及创新管理这些方面,又有谁能比得过他呢?
我们这些老家伙观念已经旧了,我需要一个可以破局的人来改变这种僵化的局面,我更希望他能带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来接我的担子。”
陈书伦知道,经济学院正处在一个亟需变革的十字路口,传统的教学与研究模式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者型院长,更需要一个能够引领学院破冰前行,敢于触碰旧有体制,探索新路的领航者。
正因如此,莫裕辉才成为了那个不二人选,他的履历上虽未镌刻耀眼的学术头衔,却满载着实战经验与创新的火花,这恰恰是陈书伦最为看重的。
“好吧,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莫总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他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者,却也是一位能够洞察时代脉搏,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的先行者,或许,他的到来,能给我们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也说不定呢。”
就这样,在陈书伦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校长在权衡利弊后也终于点头同意。在他们的运作下,莫裕辉顺利进驻上城大学经济学院,对于他的到来,校长自然是万分感激的。
“莫总,上城大学建校百年,尤以经济学院发展为重,针对这一轮的学科评估,学院能否重现辉煌,就仰仗您了。”
莫裕辉闻言,心中也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他知道,这不仅是现任校长对他个人的信任,更是对整个经济学院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