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1 / 1)故事吉首页

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19 世纪 40 年代,机器大工业在欧洲大陆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快速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个体手工业被资本主义工厂取代,大量农民破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爆发。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工人生活条件恶劣。政治上,资产阶级虽推翻封建王权贵族统治,但统治受皇权主义和教会势力威胁,便以 “自由、平等、博爱、民主” 的口号拉拢无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

作者背景: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后投身《莱茵报》工作,成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报社工作使其研究对象从纯理论转向现实问题。退出《莱茵报》后,马克思与卢格合办《德法年鉴》,其思想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巴黎期间,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对无产阶级的性质、地位有了更深刻认识,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核心内容

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指出古典经济学忽视工人同生产的直接关系,掩盖了 “异化劳动”。他认为异化劳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同劳动过程相异化、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这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悲惨处境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

私有财产与共产主义:马克思分析了私有财产的起源和本质,认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和结果,同时又加剧了劳动的异化。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认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哲学进行了辩证的批判,揭露了黑格尔辩证法与国家学说中的唯心主义错误,否定了黑格尔 “国家意志” 的说法,肯定了物质基础的主体地位。他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是关于现实社会的人和现实社会运动的辩证法,但黑格尔将其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马克思则要将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

理论意义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着作,尽管还留有德国古典哲学的痕迹,但体现了马克思早期理论探索的成果,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它为马克思后来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等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研究。

现实意义

对当代社会批判的启示:其异化劳动理论可用于分析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虽然摆脱了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下,仍然面临着劳动异化的困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可能存在一些异化现象,如在一些企业中,工人可能由于过度的劳动强度、不合理的劳动分工等,导致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异化。

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指导: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在当代社会中理解和追求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我们应注重创造条件,让人们能够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