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2 / 2)平行线的目击者首页

初步解码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旭逐渐整理出了一些关键线索:

符号的含义:

某些符号似乎对应特定的地点,例如案发现场所在的城市或区域。另一些符号可能代表任务目标,例如受害者的身份或与地下交易链条的具体联系。而最令人不安的是,有几个符号反复出现,韩旭推测这些可能是“任务完成”或“警告”标志,意在提醒组织内部成员“任务已经执行,不容背叛”。

图案的用途:

韩旭发现,这些图案并不仅仅是凶手随意留下的痕迹。相反,它们可能具有双重用途:

内部交流:这些符号可能是组织内部的“秘密代码”,用于在不同地区的行动之间传递信息,而无需借助容易被外界侦测的电子手段。威慑作用:每一个案发现场都留下了这些符号,它们或许是对外的威慑,警告任何可能背叛组织的人——“这就是背叛的代价”。

受害者的选择:

韩旭将受害者的背景一一对比,发现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与地下交易密切相关。无论是军火交易、毒品走私,还是洗钱活动,这些受害者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关键信息”。他们的死,可能是为了清理信息链条,或者彻底消除对组织的潜在威胁。

韩旭的整理与思考

韩旭整理出这些发现,将分析结果保存为一份结构清晰的报告。屏幕上显示着几行他归纳出来的关键结论:

符号模式:这些几何图案中的符号并非随机排列,而是一种经过高度抽象化的加密语言。行动意图:凶手不仅是在完成组织的指令,还在通过这些符号对内部成员传递信息,同时警告外界。案件联系:受害者与地下交易的关系,说明这些案件并非普通的连环杀人,而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清理行动”。

韩旭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疲惫中带着一丝兴奋。他喃喃自语道:“这不仅仅是个杀人案,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行动。这些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庞大的组织。”

准备汇报

清晨,韩旭将所有数据导出,整理成一份简洁而详尽的报告,打印出来,并将电子版发送到李明的邮箱。他在标题上写道:

“全球碎尸案件的隐秘联系——初步分析报告”

报告中,韩旭用图表和地图标注了八起案件的分布和符号之间的联系,同时附上了对符号含义的推测和受害者背景的对比。

最后,他在报告结尾写道:

“通过对图案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初步确认:这些案件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犯罪集团的行动结果。他们的目标明确,手段残忍,而这些图案是他们留下的信息载体。下一步建议:进一步调查符号的来源和解码可能,同时深挖受害者的背景与该组织的联系。”

韩旭合上笔记本电脑,站起身来。会议室外,天已经亮了,他知道,这份报告将成为案件下一步调查的关键。他拿起报告,推开会议室的门,准备将这些发现汇报给李明和整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