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准备要办大事的大伯(2 / 2)唐功首页

伏子厚好奇的小声问道。

这样的事情,伏子厚已经见过不止一次,看到无怨无悔付出的父亲,也有过埋怨,方才与伯父打招呼的时候,伏子厚就猜出,伯父这是很久没吃过东西,恐怕一路上是吃着树皮回家的。

这并不夸张,看似隋朝之前被誉为盛世,然而那只是对朝廷以及士大家族而言,对于百姓来说,隋朝对于百姓的压榨,对比其他朝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其他乱世闹起义的时候,反贼最头疼的问题,便是需要连续不断的抢粮食,但在隋朝,别说打下那几个大粮仓中的其中一个,都够数十万人吃好几年都吃不完,就是隋朝设立在各个城邑由官府管理的义仓,只要打下,都足够各路反贼衣食无忧。

伏子厚还记得,据后世测算,隋朝建立的粮窖,一个八千石,而一个粮仓,有三千个,足足两千四百万石,这是万为单位!

这些粮食从哪里来?

更可怕的是,隋朝各地,每年都仍旧按照户部的田地在收税,其数量之大,户部田地之记载,前所未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父一看就是把钱花完,在外面举步维艰,这才又灰溜溜的回家,而路上,能找到吃的才怪。

“小声点!”

陶氏担心的看向屋内一眼,没好气的看向自己的儿子,心中十分无奈,儿子哪里都懂事,可偏偏就是太懂事了,才让她与丈夫头痛。

伏家在伏子厚曾祖那一辈,还是郡里一个颇有地位的家族,然而曾祖去世,阿翁的其他兄弟也早逝,到阿翁手里,伏家已经没落,为照顾家人,这些年丈夫已经从商。

如今伏家能指望的,只有家里唯一读过书的厚儿伯父。

她与丈夫都想着,等大哥有出息之后,丈夫便弃商从农,让儿子跟着大哥,也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再被人所轻视。

然而,因为大哥对丈夫的不满,也让儿子十分不喜大哥。

“厚儿,可能我们不久后,又要搬家了!”

陶氏望着身后关着的门,目光看着苑子外,没有看到人,这才小声感慨一句,见到儿子伏子厚十分疑惑的眼神。

陶氏想到儿子的懂事,便没有隐瞒,抬手摸了摸伏子厚的脸颊。

“具体是什么事情,你伯父还没说,只说这次是准备去干一件大事,等做成之后,你父亲便不用在外面一直奔波。”

说话间,陶氏双眼有些泛红。

若是可以,谁又愿意让儿子低人一等,谁又愿意看到父亲与兄长,那般怒斥自己良人。

何况,伏家曾经也出过一城县令。

“大事?”

伏子厚听到陶氏的话,眉宇微皱,思索着在母亲口中,大伯那神秘的大事,会是什么。

随后很快,伏子厚便想到伯父这几年东奔西走,想到伯父的那尿性,伏子厚几乎已经肯定,伯父这是准备拿钱,跟着别人造反。

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真是不让人省心的大伯!

伏子厚心中叹口气,知道在大事情上的决定,都落在父亲与大伯身上,母亲基本都是听从父亲的话,故而猜到大伯话里的意思后,便没有多说什么。

听到母亲陶氏嘱咐不能与别人说,伏子厚点点头。

若是大伯真的要造反,那必然就会等到父亲回来,从父亲那里拿走更多的钱财,到时候自己去再问问父亲。

………………

夜色下。

苑子里点燃一个小火堆,浓浓的烟雾下,是两三根大木头,大木头虽没有太大的火焰,但下面的火炭却能散发源源不断的温度,驱散寒意。

堂兄伏志负责下半夜,已经去睡觉,伏子厚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

回想伯父与刘老聊到深夜,此刻伏子厚已经基本确定,与自己的猜测没有错。

伯父志比天高,不是一个安分耕农的人,在这乱世,不可能在家吃苦。

“隋大业十一年正月,颜宣政起义,隋大业十一年二月,王须拔、魏刀儿、杨仲绪起义,七月张起绪起义……”

伏子厚曾经对历史研究并不深,不过也依稀记得,比起隋朝大业八年、九年,十年那几年,每个月一次乃至数次大规模起义,大业十一年已经好很多。

大伯这次显然已经下定决心,虽说不知道是真的被赏识,还是被忽悠,但终归是拦不住。

见过各种各样嘴脸的伏子厚清楚,只要在所谓的‘富贵’与‘利益’面前,任何阻拦的人,都能从亲人,变成仇人。

“十月份的魏骐麟,还是卢明月、李子通?大伯大概率就是这些人里面的其中一个……”

伏子厚拿着一根小木棍,用木尖捧着火块,叹口气,倒也没有太过担心大伯,别看大伯本事不高,可逃跑的话,却是一流。

如今天下大乱,只要不是太出名,以隋朝如今控制百姓的力度,只要逃到北边,想抓人也都无能为力。

“过两天,又要下大雨了!”

伏子厚抬起头,望着天空。

许是两世的灵魂,让伏子厚直觉异常敏锐,不管是下雨还是出太阳,甚至就连下雪,都能提前察觉到,而当初被围住的那晚,伏子厚也提前有些不好的预感,随即堵住门,这才拖住不少时间。

这件事情伏子厚并没有与父母说,毕竟直觉这种事,本就玄乎其乎,按照父母一概的关心则乱,说不定会在担忧、慌乱下,去请人给他驱邪。

眼下望着星空,想到大伯的举动,伏子厚也在心中,回想着今日看到那新来收徒的士人。

刘智远!

会不会是那个人?算算时间,的确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