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的每一个字仿佛都有着 的生命力,自由又优雅。
每一笔一画,无不流畅自然;所描绘的情感和笔法相互融合,
并且字字之间,尽管彼此间并无直接的连接线条,但前后呼应,犹如一体;
行与行之间、列与列之间,皆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堪比书法大师的佳作。
“真好!实在是太完美了,这是我所见过的最佳《兰亭序》摹本,毫无争议。”
有人感叹,“这真是无法相信,简直是无法想象,我还亲自见证过真迹呢,几乎无差别,就像完全一致!”
“无懈可击!没有任何缺点……”
茶已尽时,杨建设搁笔。
几位老人纷纷点头表示赞赏,“好极了!真是美不胜收!”
苏小雨看得目瞪口呆。
每个字都被杨建设塑造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不仅美观而且精准。
这些单独成形的字词结合在一起,无论是行距还是布局都天衣无缝,全篇章法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快快,请拿出我的那副印本《兰亭序》!”
于丰年连忙指示,于胜利迅速进入室内取来了一幅画卷。
虽然这只是一件印刷复制品,但在当时的书法收藏界也有一定的地位。
即便只是仿制品,亦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目光。
由于采用机械印刷技术制作,它在视觉上与原本的《兰亭序》几乎无异。
“快来!快打开吧!”
众人催促。
于胜利小心翼翼地展开画卷,将其与杨建设新近临摹的版本相比对,顿时整个房间内的人都惊呆了。
“不……不,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难以置信!”
“真是太神奇了,为什么如此一模一样啊!”
人们之所以感到如此震惊,正是因为他们目睹的作品,不论是在字形、大小还是结构安排,甚至是最细微的提顿之处,均与原件无异。
若非亲眼所见,任何人都难信这仅仅是通过摹绘所得。
这种精确程度甚至超越了现有的印刷技术,或许可以这样说:这不仅是一次顶级复刻,简直就是原作再生。
无疑,这是一次史诗级别的复制。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杨建设书写时,根本没有参考过任何印刷品,这点简直难以置信。
要知道,《兰亭序》作为中国书法中的翘楚之作,有着五个重要的摹本。
其中,最贴近原始字迹的,当属冯承素的摹本;最具神韵的,则是虞世南所摹;而最能够体现书法精髓的,无疑是褚遂良的版本。
至于风骨最佳的代表作,乃是欧阳询的临摹。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也是由褚遂良亲手所绘,称为《黄绢本》。
此外还有诸如《开皇本》、《宋仁宗本》以及众多如薛绍彭等名家复制的版本,但没有一个能够与杨建设的作品相比。
不论是字形的相似度、风格的气息、书写的灵性和结构的美感,全都完美再现了王羲之的风采。
这意味着,杨建设的书写技巧几乎可以与书圣并驾齐驱,其艺术成就可以说前所未有,也后无来者。
“值得,值得,实在是太值得了,我这次赚大发了。”
鎏金蚕的持有者兴奋不已。
“杨兄弟真了不起!”
“真是令人佩服!”
“堪称绝技!”
“我这一生….”
现场的老人们看向杨建设的目光中充满敬意,就连一贯持批评态度的于丰年也表示认同。
在此之前,他们仅从杨建设的签名便感到其书法出众。
如今亲眼见证了他作品的真实水平,不禁震惊异常,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随着气氛逐渐热烈,交易大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按照惯例,交易大会包含了三个阶段:鉴定、品评及买卖。
当遇到未曾见过的新奇物件,大家首先进行辨识;确认真伪后进入欣赏环节,在场的人都将展示自己珍藏的宝物供大家赏玩,虽然这些珍藏未必全部参与交换;最后才进入实质性的交易阶段。
杨建设在鉴定完鎏金蚕后,又对几件不知名的物品进行了初步判断。
在他的帮助下,所有物品很快得到了妥善鉴别。
但在所有展品中,竟没有哪件能让杨建设另眼相看。
之后便是各展风采的赏评环节。
于丰年环视四周问道:“谁愿意第一个上来?”
“就让我来做个开头好了。”
镈金蚕的所有者自告奋勇,随即取出了一个色彩鲜艳的大碗。
杨建设仅扫了几眼就认出这是清代康熙时期的珐琅瓷器,十分具有代表性。
该碗全身涂覆以明亮的黄色,外观极尽华丽。
杨建设给出估值,这样的文物在现代市场的价位至少在千万元级别,属于相当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看来,这位物主对自己手上的东西十分珍惜,可能不愿意出让。